黄河母亲在这里敞开温暖的胸怀拥抱了一块温馨的大地。那就是闻名遐迩的鄂尔多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灵魂永存的地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尔多斯古如歌,就一直流传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沿河一带牧区以及毗邻地区。鄂尔多斯古如歌,俗称“杭锦古如歌”,是...
鄂 尔 多 斯 历 法△仁钦道尔吉蒙古族在古代就有自己的历法。蒙古族的历法,也是以月亮的一次圆缺为周期,一个圆缺周期称为一个月,12个月为一年,就和通常说的阴历是一样的。蒙古族虽然沿用阴历历法,但是每个月份的称谓上,历代使用过各种不同的称谓。而...
鄂尔多斯素有“歌海”之称,拥有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底蕴和大量的民间歌曲。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歌中除了长调歌曲,短调民歌更是独具特色,其节奏轻快活泼,极富动感,调式具有一般羽调式为主的蒙古族民间歌曲共同风格,并以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1992年,22岁的刘芸决定去苏州系统学习苏绣技艺。自幼喜爱刺绣的她后来也没想到,自己竟然在刺绣的路上越走越远,往后的15年间,刘芸频繁往返于内蒙古与苏州两地,接受苏州刺绣名师的指点,同时凭着自己的努力研究琢磨苏绣的精髓。2007年,她如愿取得了中...
蒙古族祭驼,是流传于蒙古族牧驼群众中的一种集宗教信仰、传统生产、人文思想为一体的民间活动。蒙古族祭驼以双峰驼为对象,较大规模的祭驼在双峰驼的主要产区进行,非主产区以牧户为单位举行小型的祭祀。双峰驼产区最具代表性的是阿拉善蒙古族祭驼,由祭...
哨音高亢,低音雄浑,时而夹杂的金属声质地感鲜明……5月28日晚,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剧场内,呼麦培训汇报演出正在进行,展示的十多首曲目,大部分是首次在内蒙古演唱。 此次为期1个半月的培训中,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特邀俄罗斯图瓦共和国著名呼麦老师萨...
内蒙古不止有四季秀丽的自然风光,其民俗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精湛绝伦。内蒙古民族文化与草原文化相融,衍生出一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工艺品。蒙古族将刺绣艺术、錾刻技术等运用在民族风格的工艺品制作中,并装饰有蒙古族民族图案,创造了具有草原文化特色...
《蒙古语口传叙事诗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代表性传承人孟克吉日嘎拉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他利用课余时间,和他的学生一起学习古老的文学,许多学生在他的引导下对这门古老的文学产生浓厚兴趣,并加入到传承者的行列,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口传叙事诗的传承做出...
苏勒德,意为“徽”。根据它的形状,汉语称“神矛”、“纛”。被称之为大蒙古国三面旗徽的四斿哈日苏勒德(黑纛),九斿查干苏勒德(白纛)和阿拉格苏勒德(花纛),作为成吉思汗时期的圣物,与成吉思汗八白宫一样进行祭祀。据《蒙古源流》记载,1206年,建立大...
漫瀚调是近现代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形成的新的民歌歌种,是蒙、汉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准格尔旗地处晋、陕、蒙三省区交界处,清代以来,由于不少晋、陕汉民陆续“走口外”移居到此,使准格尔旗逐渐成为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区。生活在准格尔旗的...
巴彦生布日敖包作为鄂托克十三敖包之一,敖云毕力格作为总管,传承了传承敖包祭祀,具有鲜明的崇尚神佛,祈求神佛保佑的佛教文化特征。表现着蒙古族崇拜自然、崇拜苏勒德,与天地共存,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古老思想理念。
“古如歌”源于宫廷,属长调体裁。“古如歌”集中展示了蒙元以来蒙古宫廷礼仪音乐的习俗,是蒙古族古典音乐的精品。是表达蒙古族人民在漫长生产,生活发展变迁过程中对人生的感悟和祈求,实现了天簌与心簌的完美统一,是爱与智慧的结晶。是超越时空的一种艺术魅力。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因而蒙古族的婚姻仪式多种多样,尤以鄂尔多斯婚礼最为精彩。鄂尔多斯婚礼即鄂尔多斯蒙古族婚礼,现已流传了800多年,它以独特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悠扬的歌舞形式和热烈隆重的场面,表达出勤劳、勇敢、智慧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追求和粗犷、豪爽、善良的性格特点,是十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蒙古族,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养驼以及驼运文化习俗源远流长。在历史悠远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骆驼在为蒙古牧民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也成为了蒙古牧人最忠实的伙伴。鉴于骆驼对人类的贡献,蛮荒时代的游牧人视骆驼为天赐之神物,崇拜有加,崇尚悠久。骆驼被人们称为“戈壁之舟”,一直饲养使用至今。
Copyright ©2018-2022 ordoswh.cn 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 蒙ICP备0900309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