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天籁古如歌丨关于鄂尔多斯的蒙古宫廷乐曲,一起来了解!

来源: 时间:2018-05-09 15:55浏览量:4046

“古如歌”源于宫廷,属长调体裁。“古如歌”集中展示了蒙元以来蒙古宫廷礼仪音乐的习俗,是蒙古族古典音乐的精品。是表达蒙古族人民在漫长生产,生活发展变迁过程中对人生的感悟和祈求,实现了天簌与心簌的完美统一,是爱与智慧的结晶。是超越时空的一种艺术魅力。

图片1.png

鄂尔多斯“古如歌”演出

“古如歌”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镇和吉日嘎朗图镇地区,梁外原白音格苏木靠近沿河地区有一小部分。古如歌的主要特征是不能随便吟唱和随意哼唱的,吟有吟的规则,唱有唱的规矩,一般都在隆重而盛大仪式上演唱,而且以三首为一组称为“三支首歌”或“三首正歌”,盛大仪式上由首席老者或长辈们先唱“图日乐格”。(引曲)之后大家合唱那个“三首正歌”。旋律缓而不拖,慢而不沓,节奏若隐若现、若即若离,旋法大跳大落,跌岩起伏,并带有自然和鸣和自然和声。既不同于蒙古长调又不同于蒙古短调,由牧民群众多人多声部原生态演唱。音乐充满苍凉之美,空灵之美和悲壮之美。如《圣洁的宫殿》、《天马驹》、《高高的吉米梁》等。古如歌是宫廷歌曲,主题严肃,内容正统,以说教为主。尽是在宫廷或国宴上演唱的歌曲,唱时政、唱父母、唱故乡、骏马等等。“古如歌”是以祝福、赞美说教为主的无伴奏的长调歌曲。其旋律优美独特、节奏舒慢自由、演唱方法独到,风格高贵典雅博大肃穆、它的价值不仅体现了音乐学,文艺学和语言学方面,而且也体现在人类学,民族学和民俗学方面。“古如歌”是一种靠口耳相传的民间艺术。几百年来的“古如歌”传承,一是家族亲缘式传承,这是学习传承方式的基础。居于核心地位;二是师徒授受传承;三是社会民俗传承。因地域的不同和演唱者的差异,形成了众多的风格,随着时间的流逝,“古如歌”的原生态环境发生了政变,“古如歌”这几百年草原绝唱,也越来越面临失传的威胁和抢救与保护的挑战。“古如歌”现存曲目虽仍有百余首,但今唱之人寥寥无几,这一古老艺术生存问题濒临灭绝之际,原杭锦旗文联主席古日巴斯尔先生,从1997年开始挖掘录制,搜集整理鄂尔多斯“古如歌”,2008年正式出版发行了《鄂尔多斯古如歌》一书,抢救保护和传承了这一宝贵遗产,2009年又在杭锦旗建立了杭锦旗古如歌研究协会,还在巴拉贡镇建立了杭锦旗古如歌研究协会“巴拉贡分会”,独贵特拉镇被命名为鄂尔多斯市级古如歌故乡。广泛采取各种措施,联合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将这一古老的民族文化传承过来,继续传承下去,为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

图片2.png

鄂尔多斯“古如歌”(广场演出)

图片3.png

鄂尔多斯“古如歌”(老、中、青队)

图片4.png

鄂尔多斯“古如歌”(少数民族农牧民文艺汇演)

图片5.png

鄂尔多斯“古如歌”(锡尼镇会员)

图片6.png

鄂尔多斯“古如歌”(元旦晚会)

图片7.png

鄂尔多斯“古如歌”《天马驹》

图片8.png

鄂尔多斯“古如歌”《图日乐格》

目前,自治区级传承人有古日巴斯尔1人,鄂尔多斯级传承人有古日巴斯尔和额日和其木格2人。古如歌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我旗全面加大了古如歌的保护工作,现状如一方面通过保护传承人达到保护古如歌的目的,在此,在本地区通过举办古如歌大赛发现一些好的青年歌手,确认传承人的地区。另外,组织当地学者,收集整理仅存在杭锦旗沿河一带的鄂尔多斯古如歌歌曲,其中部分歌曲已刻录成音像制品。

 

                         杭锦旗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