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瀚调是近现代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形成的新的民歌歌种,是蒙、汉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准格尔旗地处晋、陕、蒙三省区交界处,清代以来,由于不少晋、陕汉民陆续“走口外”移居到此,使准格尔旗逐渐成为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区。生活在准格尔旗的蒙古族和迁移而来的汉族群众并肩劳作,亲密交往,民间音乐文化充分交流融合,于是形成了以鄂尔多斯蒙古族短调民歌为母体,融入了晋、陕民歌的一些旋法和润腔的漫瀚调。
1996年,准格尔旗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漫瀚调)之乡”;2008年,漫瀚调由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漫瀚调是民族团结的象征,是增进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准格尔旗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
大型漫瀚调音乐剧《牵魂线》由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漫瀚调艺术展演中心创作排演,以鄂尔多斯准格尔地区群众耳熟能详的漫瀚调为主要音乐元素,适当添加蒙古族音乐风格,以当地民歌《牵魂线》为牵引串联,勾出鄂尔多斯高原黄河畔农家风情。运用当地风趣、幽默、乡土气息浓郁的语言,展现蒙汉融合地区的淳勾勒朴民风。剧情推进打破传统手法,运用舞蹈有机衔接,给人以淳朴中蕴含唯美的享受。全剧摒弃喊口号、刷标语的空洞表现,人物之间注重心理节奏,矛盾设置力求出其不意,感情爆发追求合情合理,于细微中见伟大,于细节中见真情,首尾呼应得当,结构散而不乱。把漫瀚调合理地揉入剧情,使受众触摸到一份洋溢着浓厚黄河风情和蒙古族意蕴的情感,走进一个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和充满希望的现代乡村美丽新世界。
《魂牵线》剧照
《牵魂线》根据改革开放40年间准格尔旗农村发展变化为背景,讲述了新时代的准格尔人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求新求变的感人故事:
田算盘的油坊在是“包子塔”远近闻名。女儿二袅袅与同村小伙儿巴图青梅竹马,私定终身。巴图说服田算盘改变了榨油方法,大大提高了油坊产量,却苦于没有销路。过期的油和欠下的债让田算盘臭名远扬。田算盘迁怒于巴图,巴图负气离开家乡进城务工。从此,田算盘千方百计阻断巴图和女儿的联系。又替二袅袅相中了家底深厚的大龄青年高大尚,费尽心机促成他们的婚事,订婚宴上二袅袅无意间发现了被田算盘私藏的信件,悔婚出走。
“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吹进了“包子塔”,巴图返回家乡利用城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率领乡亲们投身热火朝天的建设,新建现代化制油厂,二袅袅与巴图再次相见。两人倾诉衷肠,两颗相爱的心重新走到了一起。
田算盘为了挽回面子,千方百计阻挠巴图与二袅袅相见。高大尚也为了催婚步步紧逼,暗设圈套。一次次阴差阳错,一回回悲欢离合。最终,巴图用他的真心和善良打动了田算盘,田家油坊旧貌换新颜。巴图和二袅袅一对有情人在众乡亲的祝福中终成眷属,小山村走上了富裕之路并朝着更高小康梦想继续阔步前行!
《牵魂线》原名为《黄河水绕着准格尔流》,开演以来曾荣获鄂尔多斯市第二届专业艺术团队文艺汇演团体金奖,同时包揽最佳表演奖、最佳创作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优秀团队长奖、一专多能奖等10项大奖;2017年度入选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剧(节)目巡演名录;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入选2017年北京市剧院运营服务平台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11月受邀进京演出,在北京大兴剧院连续演出两场,观众爆满,口碑极好。该剧的成功上演,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加强晋蒙两地文化深入广泛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剧照来源:舞蹈中国
Copyright ©2018-2022 ordoswh.cn 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 蒙ICP备0900309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