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西部蒙古族服饰及制作工艺

项目分类

传统技艺

保护单位

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乌审旗,杭锦旗,伊金霍洛旗

传承人

乌云陶格斯(乌审旗),阿拉腾吉嘎苏(乌审旗),达日格日乐(鄂托克旗),娜日苏(鄂托克旗),金玉凤(杭锦旗),孟根花(鄂托克前旗),浪腾苏布德(乌审旗)

申报地区

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杭锦旗,乌审旗,伊金霍洛旗

认证级别

地市级

认证批次

第一批

认证时间

2007年06月04日

项目分布区域

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乌审旗,杭锦旗,伊金霍洛旗

项目介绍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是蒙古袍,右衽,镶边,身长宽大,高领长袖,带腰带,配皮靴。夏袍是棉丝质的单夹袍,多红、黄、深蓝色。冬袍是毛料面的羊皮袍。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妇女的帽饰、首饰多镶珠宝和银饰,显得雍容华贵。喜穿软简牛皮靴,长到膝盖。农民多穿布衣,有开衩长袍、棉衣等,冬季多毡靴乌拉,高筒靴少见,保留扎腰习俗。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未婚女子把头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上面带两个大圆珠,发稍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鄂尔多斯服饰 --- 在九曲黄河与万里长城的怀抱里,有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鄂尔多斯高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鄂尔多斯,蒙古语为众多宫殿的意思。据有关史料,15世纪中叶,守护成吉思罕陵寝的鄂尔多斯部落来到此地而得名。 

鄂尔多斯蒙古人世世代代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休养息,繁衍子孙,为整个蒙古民族服饰的丰富和发展,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鄂尔多斯蒙古人的长袍长而有开衩,除同色料滚边之外,别无镶边装饰,以素为美。清末鄂尔多斯长袍有马蹄袖,其式男袍马蹄袖大而尖,女袍马蹄袖小而圆,而民国以后马蹄袖则逐渐消失。他们冬季多穿皮袍,贫者穿钉有皮扣袢儿的白茬皮袍,镶黑色宽沿边儿;富有者穿吊面皮袍,钉有同色料扣袢儿。春秋多穿纺线明显的棉袍,名曰"拉布西克"或"老布西克"。夏季多穿单、夹长袍,名曰"特尔力克"或"长查木其",贴身穿的短褂叫"查木其"。
男式长袍肥而较短,一般喜欢以蓝色、乳白色、棕色布帛为面料。女式长袍瘦而较长,喜欢以粉红色、淡蓝色、绿色布帛为面料。鄂尔多斯人视乳白色为圣洁的颜色,所以在隆重的场合,他们多穿乳白色长袍,以示纯洁和美好。长袍不分贫富,其款式风格是一致的,但面料则有贫富之别。贫者春夏季多用棉布,冬季多用白茬皮,富者不论春夏秋冬均用绸、缎、绢、帛。
鄂尔多斯人男女均系腰带,然而系腰带却有一定的规矩。未婚女子系腰带时在身后右侧留出一个穗头,出嫁后便成"布斯贵(无腰带的妇女之意)"。以她们的装束即可分别出姑娘和媳妇。男子系腰带时没有上提袍子的习俗。他(她)们腰带的颜色各种各样,年老者系颜色较素淡的腰带,年轻人则系色彩鲜艳的腰带。
鄂尔多斯男女冬季和春秋季均戴帽子。帽子的种类有尾帽(风雪帽),也称"胡鲁布其"。还有劳布吉帽,与风雪帽相似,但后边无长尾。圆帽是鄂尔多斯男女普遍戴的帽子,但姑娘不戴这种圆帽。冬季圆帽之檐要钉羔皮或貂皮、水獭皮,春秋季则钉大绒或丝绒。妇女戴的圆帽绣有丹凤朝阳或二龙戏珠的图案。此外,青年男子在春秋两季戴的尖顶立耳帽,式如古代的栖鹰冠,戴上这种帽子看上去非常英俊。男子在夏季戴瓜皮帽和礼帽。还有一种清式凉帽,这是一种有顶带和花翎的品冠,翁古特部人以黄色布帛为面料,其他部人则以白色布帛为面料。
在鄂尔多斯蒙古人中还有一部分管理成吉思罕陵寝的专职人员,称达尔扈特人。达尔扈特人没有顶带花翎,不做官掌印,皇帝驾崩也不戴孝,只给成吉思罕一人常孝。从元代直到民国末年,达尔扈特人一直守护和祭祀着成吉思罕陵。所以清代达尔扈特人帽子没有顶带花翎。他们平常穿戴,也要求素淡,以示对成吉思罕的孝敬。
鄂尔多斯妇女喜欢罩头巾,男子也有扎头巾的习俗。头巾的颜色多种多样,根据年龄和性别各取所好,但不罩白色头巾。头巾大约丈余长,质料有布、麻、绸、绢等。姑娘和媳妇的头巾缠法不同。姑娘缠头巾不封顶缠一圈后,在右侧系一活结,把穗头垂及肩。媳妇缠头巾要封顶,不留穗子。
长短坎肩是鄂尔多斯服饰中最有特色的衣着,主要是成年男子和已婚妇女穿用。鄂尔多斯坎肩有长短两种,多以绣花缎为面料,用金黄色库锦镶边。其配色、缝制工艺和式样极其美观,可以说这是鄂尔多斯服饰中的杰作。鄂尔多斯妇女出嫁时,在长袍外面必须穿对襟四开衩长坎肩,名曰"敖吉"。它是已婚妇女的礼服,逢年过节才穿,平素一般不穿。已婚妇女的短坎肩名曰"敖吉木格",非常精巧秀丽,鄂尔多斯妇女至今还在穿用。男子坎肩短而较肥,有锦缎镶边,青色、棕色为多,穿起来庄重、大方、英俊。鄂尔多斯短坎肩的基本款式,男的有大襟、琵琶襟两种,女的有对襟、琵琶襟两种。以前男子曾穿过钉有81个扣袢儿的"巴图鲁"坎肩,清末民国初则穿马褂,视为礼服。贵妇曾披过小斗篷,名曰"胡鲁木格",无袖无扣,领口有两个系带,穿时系带即可。鄂尔多斯坎肩多用银扣和铜扣,样式极美。
鄂尔多斯蒙古人春、夏、秋、冬均穿单、夹裤,外套皮、棉、单、夹套裤。
鄂尔多斯蒙古人的装饰也非常讲究。男子在腰带右侧挎一银质图海,下挂餐刀。在腰带左侧挎一银质图海下挂火镰,在腰带左前侧悬褡裢。内装玉石、翡翠或玛瑙鼻烟壶。此外还有碗袋、烟袋、烟袋荷包、手镯、戒指等装饰品。妇女的装饰有姑娘和媳妇之别。姑娘小时胸前带佛,12岁穿耳孔带耳环,13岁梳独辫式封发,戴戒指、手镯、针线包。姑娘只有出嫁的前一天,在隆重的婚礼上由新娘的"分发父母"将她的独辫式封发从正中间分成左右两半,梳成两个辫子,垂于胸前,然后戴全套头饰,名曰"珠阁"。这是鄂尔多斯妇女传统首饰。
鄂尔多斯已婚妇女的头饰,其选料之珍贵,工艺之精湛,制作之精美,都胜过其它地区妇女头饰,显得雍容华贵。它主要以"希布阁"和"达如拉嘎"两大部分组成。希布阁,汉语称"连垂",是系在胸前左右辫发上的美丽的发饰,有的旗称"敖尔雅德克"。希布阁是由"希尔布格勒''和"套布其鲁尔"组成。希布阁是用布和棉絮缝制而成的两个扁圆形物和其下伸出的两截约5寸长的木棒。这两根木棒必须截取于蒙古包的两根椽子。人们在小木棒上制作了精致的圆锥形外套,上面还绣有各种美丽的花纹图案,缀上金、银、珊瑚,使其成为精美的装饰。在希尔布格勒下沿垂下很多金银制作的穗子,每个穗子下面各有一个小巧玲珑的金银小铃铛。身子轻轻一动,。小铃铛档便发出悦耳的声响。

鄂尔多斯服饰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出无穷的艺术魅力。她完全适应了蒙古高原大陆性气候和海拔高、地形复杂的自然环境,符合蒙古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经济和社会生活。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记载着历史,以其独特的方式传递着情感。

现由鄂前旗文化广播电视局制定了五年保护计划。挖掘、整理、传承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传统手工技艺,保护并保留传统制作方法。为内蒙古民族文化的研究和利用奠定有效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