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十三敖包祭

项目分类

民俗

保护单位

鄂托克旗文化馆

传承人

敖云毕力格(鄂托克旗)

申报地区

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

认证级别

地市级

认证批次

第四批

认证时间

2015年06月23日

项目分布区域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内,鄂托克前旗境内

项目介绍

鄂托克十三敖包是指清代鄂尔多斯右翼中旗公祭的十三座大敖包,又称黄金敖包,也就是说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主祭的敖包。由于行政、区域、界线的变化,原鄂托克旗的十三座公祭敖包,现分辖内蒙古、宁夏、陕西三省区。但三地群众的祭祀活动从未间断过。它们的具体地理位置是:鄂托克旗境内乌仁都西敖包、巴音敖包、查布敖包、额尔和图敖包、英雄乌兰敖包、苏米图敖包、巴音松布尔敖包、查干敖包,鄂托克前旗境内其巴嘎图敖包、呼日乎敖包位、宝日陶勒盖敖包,宁夏境内哈日敖包,陕西境内巴图古敖包位。

敖包作为游牧文化现象,最早出现于匈奴时期。鄂尔多斯最高峰上的乌仁都西敖包建于蒙古帝国时期,其它十二座敖包都在元、明、清各朝代陆续建立。以乌仁都西(主敖包)敖包为例,乌仁都西敖包元初为元世祖忽必烈汗三子安西王忙哥喇主祭的敖包,明代为巴图蒙克达延汗曾孙拜桑固尔诺颜及后裔主祭的敖包。清代为鄂托克旗扎萨克公祭敖包。

鄂托克十三敖包由一座主敖包(大敖包)和十二座卫士敖包(小敖包)组成。传说十三敖包代表成吉思汗乞颜氏的核心。当初铁木真在统一漠北的战争中,把乞颜氏分十三翼,迎战扎木合,伤亡不少。为祭祀战争中阵亡者而设立十三敖包。

鄂托克十三敖包都在草青水绿,牲畜兴旺的农历五月十三举行祭祀活动,表达草原牧民期盼安宁,草原风调雨顺的一种愿望。在敖包前摆全羊、奶食、砖茶、瓶食等祭品。祭祀开始,喇嘛们诵经烟祭,参加者向着敖包三拜九叩,祈祷风调雨顺、五畜骤增、无灾无病、好运腾飞。人们围绕敖包三圈,将各自带来的鲜奶、茶水、白酒洒向敖包,众人双手托举哈达、食品等物举行招财祈福仪式。牧民们挑选最好的牛、马、羊带到敖包领洗,禅封为神畜,以天使的身份保佑畜群。敖包祭祀仪式结束后,举行盛大的赛马、摔跤、射箭比赛,开展物资交流,文化体育活动。

敖包祭祀具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偶像崇拜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敖包祭祀在形式上和内容上不断地变化,越来越富有新的特征和含意。早期的敖包祭祀,主要是游牧民族传统祭祀文化的方式,由萨满主持仪式,充满原始文化的特征。明代中叶以后藏传佛教盛行,敖包祭祀中加入了佛教文化特征,出现了蒙古族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汇贯通,相互作用的形式。近现代的敖包祭祀又加入了物资交流和文体娱乐的活动,更加丰富了敖包节活动的内容,成为蒙古族极为隆重的节日。

地理位置:鄂托克旗境内乌仁都西敖包、巴音敖包、查布敖包、额尔和图敖包、英雄乌兰敖包、苏米图敖包、巴音松布尔敖包、查干敖包,鄂托克前旗境内其巴嘎图敖包、呼日乎敖包位、宝日陶勒盖敖包,宁夏境内哈日敖包,陕西境内巴图古敖包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