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蒙古族炒炒米技艺

项目分类

传统技艺

保护单位

鄂托克前旗

传承人

苏龙嘎

申报地区

鄂托克前旗

认证级别

地市级

认证批次

第二批

认证时间

2010年06月30日

项目分布区域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全域

项目介绍

炒米,蒙古语称:“蒙古勒巴达”,意为“蒙古米”。鄂尔多斯蒙古族群众制作炒米,将生米在锅里煮沸后,用笊篱捞出来,再用烧红的沙子锅炒熟烘干,然后既用萝筛去沙子,最后碾去糠皮,去糠后就是炒米。炒米呈黄色者为上品,炒米可用茶水泡着吃,还可以用酸奶和奶油拌着吃。

据史书记载,炒米的上述制作方法,是在我国汉代时就出现了。宋末元初,由于畜牧业有了很大发展,蒙古族人民便广泛地食用炒米。棉织品,日用百货到蒙古地区做买卖。成吉思汗亲自接见,并以厚礼相传,公元1219年,回回国的瓦勤乞黑等三名商人,带着织锦料子,招待,还让他们住在干净地白毡帐里。瓦勤乞黑临别时成吉思汗从属下选派几百名懂得西风俗习惯的穆斯林,让他们跟着瓦勒乞黑去那里做生意。他们带着金银财宝去了那里,除了一人侥幸脱逃外,其他人全被镇守讹答刺城的将军亦纳勒术赤黑杀害。成吉思汗闻讯后怒火万丈,秘密派使者打入其内部,让哈森协助提供一份回回国的地图。机智的哈森为避免关卡的检查,就把使者的头发剃光,并给他涂上紫色的合成药物,然后把回回国的地图印在他的头上。使者的头发怅怅后,便日夜兼程返回本国,把地图交给成吉思汗。不久,成吉思汗就率领20万蒙古大军,带着炒米等干粮西征。成吉思汗兵临讹答城下,回回国的援兵从后面包围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缺水少粮,就命中将士自己掘井饮用,还依靠仅有的一点炒米,度过了生命的难关,直到后续部队赶来,才把该城攻克,活捉了杀害蒙古商队的刽子手亦纳勒术赤黑,并让他饮水而死。可见,炒米在蒙古人心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因为他养育一代又一代的蒙古民族。

炒炒米,是鄂尔多斯蒙古民族最喜爱的粮食。因制作方法稍异,炒炒米又分为脆米和硬炒米。炒米便于携带,易于保存,清晨,牧民放牧以前,用滚烫的奶茶,泡上一碗炒米喝到肚里,浑身是汗,顿觉精神倍增。放牧时,牧羊人带上炒米,炒米里加上一把炒熟的黑豆和黄豆,还是极好的干粮。炒米即使干嚼,也是越嚼越香,很有滋味。蒙古人吃炒米,讲究多种食物搭配。放在碗里的炒米,倒上喷香的奶茶,奶茶边喝边续,待奶茶喝够,炒米也被泡软时,就要喝干碗里的茶,再放上黄油、奶皮、奶酪、红塘拌着吃,甜酸适中,香咸可口,味道尤佳。牧民们爱说这样一句话:“要暖穿上皮子,要饱吃糜子。”糜子富有营养。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尼克酸等 。

炒炒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尼克酸等很高的营养价值。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极具地变化,鄂尔多斯蒙古族炒炒米民间手工技艺基本工序演变成现代做法、机械化。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手工技艺面临失传,需要加强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