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陵是蒙古族文化的巨大宝库是弘扬民族历史的不朽丰碑,是民族精神的辉煌殿堂
成吉思汗烈马雄风驰骋欧亚,创建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国家,拥有世界三分之二的开化地区。今天,成吉思汗陵区以80平方公里的恢弘壮阔彰显一代天骄风采。“你的心胸有多宽广,你的战马就能驰骋多远”,越过近千年的时空,成吉思汗的名言依然激励我们胸怀高远奋勇进取。
史载成吉思汗逝世后葬于漠北肯特山,距其出生地有六天路程的地方,从蒙古各部精选的最真诚部众组成的鄂尔多斯部,从此肩负起守护成吉思汗陵寝的使命。鄂尔多斯部于十五世纪中叶护卫“八百室”入驻河套,从黄河套内之地一“鄂尔多斯”著称于世。鄂尔多斯与成吉思汗陵渊源深渊,相依相存,这是庄严的历史。与真实历史并存的是在民间流传了数百年的传说:成吉思汗西征路径鄂尔多斯,流连美景失手掉落马鞭,盛赞鄂尔多斯是金角花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并嘱咐左右:我死后可葬于此地。如今这些传说如史诗般凝重,与庄严的历史相映成辉。用祭祀的方式弘扬历史、传承文化,这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创造,这是蒙古族的伟大建树。
走进成吉思汗陵 步入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
迁徙
历史上,成吉思汗陵曾几次迁徙。鄂尔多斯部入驻河套后,将成吉思汗陵供奉于王爱召。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伊克昭盟首任盟长额璘臣将“八白室”迁至巴音昌霍格草原,从此这个地方便称为“伊金霍洛”。1939年,为避开逼近鄂尔多斯的侵华日军,成吉思汗陵西迁至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途径延安时,陕甘宁边区政府举行隆重祭奠,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敬献花圈。1949年,成吉思汗陵再迁至青海塔尔寺。在新中国的阳光普照下,1954年,成吉思汗陵回归伊金霍洛,蒙汉群众欢呼相迎,数万民众沿途祭拜,千里长路为之欢腾。成吉思汗陵西迁期间,达尔扈特人一直跟随守护祭祀。
1920年供奉成吉思汗祭灵宫帐的大伊金霍洛
▼
1935年春季查干苏鲁克大祭营地
▼
1939年—1949年,成吉思汗陵安放在甘肃兴隆山大佛殿
▼
1949年—1954年,成吉思汗陵供奉于青海塔尔寺
▼
1954年4月,成吉思汗陵迁回伊金霍洛,数万群众夹道相迎
▼
1956年成吉思汗陵宫落成
▼
今天的成吉思汗陵
▼
今天的成吉思汗陵,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吉思汗祭祀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和发展有机融合,保护与开发齐头并进。
“山”字型的建筑,犹如巨大颠峰至顶劈开,圣山如崖,壁刻粗犷豪放的13世纪蒙古文字和草原岩画,一段段史实映入眼帘。成吉思汗跃马雕像,矗立中央,英武神威,直入苍穹,门景显示出了开天辟地、气壮山河的宏伟景观是最具特色的蒙古文化门景。
铁马金帐是世界上唯一完整展示成吉思汗军阵行宫的大型实景雕塑群,再现了成吉思汗一生戎马,征战南北,横跨欧亚,浩浩荡荡,气势磅礴,创建伟业的历史画卷,仿佛感受到成吉思汗指挥百万大军,奋勇出征、统一蒙古的真实场景。
陵宫后殿,安放着成吉思汗和几位皇后的灵柩,酥油灯长明不灭,达尔扈特守陵人世代相传,他们祖祖辈辈承担守护八白宫和祭祀祖先的神圣职责,恪尽职守、终于传承,至今已有780余年的历史。
近八百年来,民众对成吉思汗的祭奠也从未间断,规模之大、历史之久、人数之多,在历代帝王的祭祀中绝无仅有。
来自鄂尔多斯市各旗区的蒙古族祭祀队代表、来自全国各地的蒙古族同胞、五湖四海的游客、旅游业内人士等几千人参与祭祀,场面空前壮观。
鄂尔多斯部因守护成吉思汗陵而生,成吉思汗精神长久地激励着鄂尔多斯人。鄂尔多斯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鄂尔多斯人忠实地继承和弘扬成吉思汗创立的民族精神,并且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开放包容、诚信友善、不屈不挠、拼搏创新、艰苦奋斗、不断进取”的鄂尔多斯优秀精神品质,是对鄂尔多斯人继承成吉思汗精神形成的地域性群体品格的高度概括,让我们弘扬鄂尔多斯优秀精神品质,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不断创建新的业绩!
成陵魏巍,民族精神世代传承;
鄂尔多斯,拼搏创新永不止步!
“花角金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这里的草原绿茵如毡,月光清如海;这里的蓝天和云朵触手可及;这里的苍茫和辽阔近在眼前,这里的温暖和明媚漫天飞舞;这里的歌声缠绵悠长。欢迎你到鄂尔多斯来,欢迎你到这片圣主眷恋的圣地拜谒一代天骄,踏上一段不虚此行的朝圣之旅!
Copyright ©2018-2022 ordoswh.cn 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 蒙ICP备0900309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