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尔吉,昂素镇巴彦乌素嘎查牧民,出生于1950年,中共党员,中专学历,1980年分旗后,曾和旗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参与了盐湖管辖权的争取工作;曾先后任嘎查民校教师、校长、嘎查嘎查长、镇社区主任长达20年之久。从2000年开始,潜心研究敖包、祭祀、蒙古族射箭摔跤、民族民间故事、民间文化。18年废寝忘食、矢志不渝,特别是对敖包的研究到了痴迷状态,不惜人力、财力的付出,并取得累累硕果,2014年被授予鄂尔多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2016年获得巴彦乌素嘎查“文化继承人”称号。
当我们问起他为什么痴迷敖包与祭祀研究时?一下子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向我们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他研究敖包与祭祀的初衷:敖包在牧民的心目中,象征神在其位,世袭传颂。蒙古族的传统祭祀活动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其中祭敖包是最重要的祭祀活动,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鄂托克前旗是祭敖包历史遗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之一。早先蒙古族以为天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特别加以崇拜。由于天地神没有偶像,人们就堆敖包以象征,从而敖包就成了人们的崇拜物。人们通过祭敖包祈求天地神保佑人间风调雨顺,牛羊兴旺,国泰民安。因此,祭敖包被列入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也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进行整理与研究,就是不断增强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是因为当今世界面临着丧失多样性的威胁,还有很多人没认识到如果文化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无数代人千百年来积累、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文化和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精神生活就将遭受重大损失。
为了这个梦想,为了这份信念,道尔吉在鄂尔多斯草原上奔波了18年,至今67岁了仍然不离不弃、研究不息。他先后参与了鄂前旗民政局地名普查;鄂前旗4个旗敖包、昂素镇70多个敖包的研究;除了本旗境内的以外,还参与了乌审旗、鄂托克旗境内的敖包研究;参与了鄂托克旗巴达乃贵敖包恢复;参与了乌审旗沙尔利格嘎查志、昂素镇巴彦乌素嘎查志的资料整理;参与了《蒙古人的历史记忆》一书的整理。他搜集整理的研究成果《鄂尔多斯蒙古族民俗拾零》一书即将出版、《昂素镇敖包足迹》一书正在整理中。道尔吉整理研究敖包与祭祀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不用资料,全部采访老人及其后代,通过他们的回忆和诉说来记载。而且全部都是手写记载与整理,然后再请人打印成蒙古语,相对而言一方面增加了难度,要四处打听知道的人,再过去采访,另一方面费时费精力费财力,每年光差旅费他就得花费上万元,可为了自己的梦想他无怨无悔,这也许就是做研究人的坚忍不拔的坚守精神的体现吧!
文/胡凤岗 阿日古娜 图/陈飞鹏
来源:德善草原大美前旗
Copyright ©2018-2022 ordoswh.cn 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 蒙ICP备0900309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