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地道的农民;他是“漫瀚调之王”;他是“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漫瀚调传承人。他的漫瀚调高过帕瓦罗蒂5度;他被称为“漫瀚调之王”——奇附林。
几十年间,他将鄂尔多斯高原独特的漫瀚调艺术唱遍了内蒙古草原,唱到了陕西、山西甚至是全国……他的歌从小山沟里响到北京中南海,从人民大会堂响彻香港中文大学……
2007年6月13日,内蒙古“百灵歌手”、“漫瀚调歌王”奇附林携妻子、儿子、儿媳一同走进中央电视台三套,作客《艺术人生》栏目,与央视名嘴朱军进行了长达32分钟的“艺术人生”漫谈。
奇附林这个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黄河岸边走出来的民间艺术家再一次引起全国观众的好奇和惊叹,人们难以想象一个初中还没有毕业的农民竟然能够将这种曲艺发挥得如此出色。6月15日,记者专门来到准格尔旗大路镇小滩子村拜访了奇附林,再次感受了这个深居于田野乡村间艺术家的魅力。
奇附林与王慧萍演唱经典曲目《天下黄河》
身世:出生在漫瀚调之家
走进村子,提起奇附林,村里人表示很羡慕,虽然村里有很多人会唱漫瀚调,但是人们更佩服的是老奇能够将歌唱到全国各地,成了中国文艺界的名人。
奇附林今年54岁,从10岁起就开始唱歌,至今已经唱了40多年,已经成为黄河两岸、准格尔旗境内家喻户晓的人物。
奇附林说,他能有今天的歌唱成就,除了自己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同时还受父母的熏陶。他出身在一个漫瀚调之家。那时,老人们唱得都是非常传统的曲调和歌词,慢慢地他也能够唱很多歌,而且一学就会,只可惜初中没毕业就回家种田,甚至连歌谱都不会识别。
他的阅历丰富,赶过大车,拉过大船,在沙漠里放过羊,修过黄河大渠……他说,之所以那么爱唱歌,一方面由于爱好,另一方面是由于干活孤独寂寞,用歌声来聊以自慰,所以他的歌有放羊曲,还有船夫曲。
现在,他的老伴和儿子孙子都会唱歌,很多时候,他还让老伴当他的搭档。但是老伴的看法是,自己唱歌只能是自娱自乐,不能当饭吃,而老奇例外。
心事:为唱歌而着迷
提起对于唱歌的痴迷,村里人和家里人能够讲出很多有趣的故事。
年轻时,为了补贴家用,他骑着自行车在黄河对岸的托县批发冰棍,然后跑到土右旗、准格尔旗的镇上去卖。由于这些地方都是晋剧、山曲氛围很浓的地方,还有一些戏班子在走村串户演出。有时侯,他卖完冰棍就跟着戏班子走了,一走就是好几天,戏班子觉得他唱得不错,就让他穿插在中间演唱,每一次表演完后最多能挣5块钱的酬劳,但是他还是愿意跟着,不光是为了挣钱,重要的是能够登上神圣的舞台,能够给乡亲们带来快乐。
记得在他的大儿子刚出生后,由于没有母乳,妻子让他去几十里外的亲戚家买一只奶山羊回来,本来计划早出晚归,谁知半个多月不见人影儿,这可急坏了一家人。等他回来后,才知道他是跟着一个戏班子到清水河演出去了。
以后的日子,尤其这几年,他一年中就有200多天在外。家里只有妻子一个人,除了侍候两个年迈的老人,还要种十几亩的地。
但是老奇走到哪里,就将歌声和快乐带到哪里。在记者采访时,老奇总是用歌声来“现身说法”。
“漫瀚调传承人”奇附林与漫瀚调歌手王慧萍
心得:黄河母亲熏陶并成就了他
奇附林所在的村子就在黄河大桥下面的黄河边上,西边是一望无际的毛乌素沙漠,东南是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坡,北面与呼市托县有名的“一溜湾”葡萄沟隔河相望。远远望去,两岸的村庄笼罩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丛中,显得格外静谧而优美。
夹在沙漠和高原中的黄河湾道最容易声音的传播。每天早上,对岸的公鸡叫声能够传遍全村,老奇能从公鸡打鸣里得到声音的灵感。他唱了不少关于记录黄河渡口生活和赞美黄河的歌,如《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圪梁梁》、《栽柳树》等。他的歌更多的是随口就唱,歌词也是现编现唱。
1987年,准格尔旗文化局举办首届“漫瀚调青年歌手大赛”。当时,文化局的局长听说在黄河岸边有这么个人才,非要见识一下这位埋没在民间的歌唱人才,没有想到,他的《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一炮走红,获得大赛一等奖。二十年来,他凭借一副久唱不衰的铁嗓子和原生态漫瀚调,从黄河岸边唱到了全国各地,仅进京演出就有20多次,并数次作客中央电视台三套、七套、十二套等频道以及香港凤凰卫视,演唱、谈漫瀚调艺术。从而受到中国音乐界的高度关注,并成为“全国原生态十大歌王”。前不久,国家有关部门共评出166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他是鄂尔多斯唯一的一位。
奇附林所获的部分荣誉证书
自豪:他的漫瀚调高过帕瓦罗蒂5度
让老奇感到自豪的是自己的歌声比帕瓦罗蒂还要高出一筹。
有人把唱漫瀚调的奇附林说成是高音D之王。有一次,到了北京演唱,一位编导让他跟大乐队和一下,编导让中国民族乐团给漫瀚调配乐,把奇附林拉到民族大学,然后他在那儿唱,编导就让指挥给测,看他的最高音是什么音。结果测出来是“HighA”,在场的学生就炸了,他们觉得实在是不可思议。
2007年8月,老奇作客央视《艺术人生》,完全是一次意外的惊喜。本来,他是作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定的“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于6月3日进京领奖的,结果在颁奖前的座谈会上应邀为与会人员演唱时,他以高出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五度的高音震惊了观众,被当时在座的央视编导选中,确定为《艺术人生》的嘉宾。
他是黄河边上的汉子,生活更是入乡随俗。在歌手们将保护嗓子当作一件大事时,他在家里抽烟、喝酒样样不忌,而嗓子还是那样的嗓子。老奇说,他唱歌一般是从鼻腔直上头顶,再从头顶向下进入鼻腔,因此,能够唱出最大音。他多数情况下是清唱,不用伴奏,甚至不用话筒。
奇附林与晋北歌王纪连生
观点:漫瀚调其实是“蒙汉调”
奇附林是一个地道的蒙古族人,只是不太会说蒙语。但是他对于流传下来的用漫瀚调形式说唱的蒙古语歌曲了解不少。他认为,漫瀚调其实就是“蒙汉调”。漫瀚调是在蒙古短调的基础上加上汉词发展演变来的。直到现在,漫瀚调里还有蒙古短调的痕迹。
他认为漫瀚调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朵艺术奇葩,是两个民族融合团结的产物。过去老年人唱都用蒙语,现在那种原汁原味的唱法已经要失传了,如果他这一代人要不整理的话,这种曲艺就真的失传了。其实,现在唱的漫瀚调大多是从蒙语中演变来的,如在《北京喇嘛》的曲调里,汉词就变成现在的《三十里的明沙二十里的水》;在《达庆老爷》里加上汉词变成现在传唱很响的《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老奇的漫瀚调也吸收了陕北信天游和山西的爬山调,在曲调上容易被人接受。有时最单纯的东西是最有魅力的,原声态民歌好就好在它单纯、真挚几乎不需要伴奏。
奇附林表示,他一定要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让这种艺术走出草原,传遍大江南北。
遗憾:没有出过一个专辑
老奇的现状是“墙里开花墙外香”。至今,他没有一个正式的工作,依然还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农民,以土地为生。
虽然每天邀请他演唱的人很多,但是他的出场费很低,只能够补贴一点家用。就在记者采访时,有人给他打电话请他演出,但是老奇很无奈。他们一家人刚从北京回来,玉米地里的草长得比玉米还高,鱼塘里的鱼都饿瘪了,老奇心疼不已。他说,等这几天将家里的活赶完了才能出去。
如今的奇附林是出名了,一个个奖状奖杯和荣誉证书堆满了半个柜子,但是这些并没有改变他家的生活状况。由于成天在外收入不高,他家还住在一个有着半个多世纪的老房子里。几年前盖起砖房由于没有闲钱而难以装修,还是一个毛坯房。
这些物质的东西对于他来说,远远没有对于艺术追求之高。他希望自己能够有一天能出一张自己的专集,让更多的人来传唱漫瀚调。
来源:唐捷/内蒙古晨报
Copyright ©2018-2022 ordoswh.cn 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 蒙ICP备0900309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