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老人姚凤琴——指尖上的民族文化传承人

来源: 时间:2018-05-23 15:16浏览量:5023

微信图片_20180523151734.jpg

蒙古族刺绣老人姚凤琴展示其作品

现年64岁的蒙古族老人姚凤琴,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人,她自幼学习蒙古族刺绣(鄂尔多斯刺绣),曾多次参加国家、省级民间民族手工艺品大赛并获奖,成为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刺绣(鄂尔多斯刺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她的影响和引导下,500多人次接受免费教学,指尖上的民族文化传承后继有人。

1955年,姚凤琴出生在城川镇一户普通牧民家庭,小时候家境惨淡,经常吃不饱肚子,需要挖野菜充饥,这丝毫不影响姚凤琴在当时要学习蒙古族刺绣的想法。七八岁的时候,经常看到母亲刺绣。在吃不饱饭的年代,母亲多次告诉她,刺绣不是穷人的专业,应该多学正经营生。但姚凤琴偷看偷学母亲刺绣,偷用母亲的针线练习刺绣。有一次,母亲无意看到姚凤琴的作品,吃了一惊:“这孩子的手真巧。”

上世纪80年代,带着四个孩子的母亲姚凤琴,经常在夜间刺绣,一件作品经常需要两三个月时间才能完成。做好后,她会挂在外屋,人们看到,无不夸赞。

后来,姚凤琴成立家庭作坊,带起了徒弟。姚凤琴说:“徒弟都是农牧民,他们赚钱不容易,我坚持免费教学,更不要他们给我提成。”

2007年,在当地学校任教的弟媳妇告诉姚凤琴,刺绣是一种文化。姚凤琴当即提出反对,认为弟媳妇儿蒙她。姚凤琴说:“识字那叫文化,刺绣怎么能是文化!”弟媳妇儿表示要告诉当地文化部门,看能否把她的刺绣拍成电视。姚凤琴认为电视可不是普通牧民能上的,便自顾自地认真干起了手中的针线活。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有人来给她录像,还真的上了电视,姚凤琴说“当时幸福死了”。

鄂托克前旗文化部门知道姚凤琴刺绣手艺好,推荐她参加比赛。2015年,她获得八省区蒙古刺绣类比赛一等奖,有了影响力,她也多次成为许多重要赛事评委。

2017年,姚凤琴在政府提供的5年免租商铺内,成立了“鄂托克前旗鄂尔多斯蒙古刺绣传承发展协会”,在继续提供免费刺绣教学的同时,姚凤琴将她收到的订单分发给不同水平的徒弟制作,提升了他们的收入,增加了他们的成就感。

姚凤琴说,虽然刺绣现在还不为更多人熟知,但是近些年,刺绣却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我作为“非遗”传承人,就要把手艺维护、传承下去,让它代代相传。(新华网:杨腾格尔 )



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