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千年雪雨风霜,阅遍历史奔涌而去。400多年前,蒙古族传奇历史学家萨冈彻辰在毡包中彻夜写下传奇历史著作《蒙古源流》,这本巨著从开天辟地一直讲到萨冈彻辰自己生活的年代,记述了从成吉思汗到林丹汗近300年的蒙古王统,以及格鲁派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的历史。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提供了元末到清朝初年的蒙古大汗的完整谱系;详细记载了达延汗统一蒙古本部的过程及达延汗诸子的名号及其属部;生动、真实地描写了鄂尔多斯万户的历史。换言之,《蒙古源流》主要反映了北元时代蒙古人的经济、政治、文化、习俗状况;再现了退入草原的蒙古人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重新融合、生长成一个剽悍的游牧民族的草原历史。这一著作不仅是蒙古族古典史诗性巨著之一,为蒙古民族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重要篇章。
翻开蒙古民族的昨天,就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也是一篇世界多元文化交融的世界名著,其中游牧文化作为蒙古历史的开篇,随着历史的演变,向世界各地延伸、传播,开启了蒙元文化为主导的历史进程,700年前的辉煌犹如昨天,又恰是今朝。历史带着成吉思汗辉煌向我们走来,在我们身边重现、传承和发扬。随着中央对文化旅游扶持力度的加大,一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蒙古源流文化园区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崛地而起,在历史遗迹的边缘,沿着成吉思汗铁马征程的辉煌,带着蒙古文明和历史传奇,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呈现700多年前元朝盛世与世界文明交融的历史缩影,重现蒙元文化的变迁与辉煌。
(腾格里广场上的祭火用火撑子)
蒙古源流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规划占地面积8平方公里,分为9大区域,18个主题板块,涵盖蒙古族各大历史时期、各种人文景观、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形态。项目由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主导,鄂尔多斯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组织多元化投资建设和运营。建设地点为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车家渠4、5、6社和伊金霍洛镇甘珠庙2、4社)。同时项目区位于“呼-包-鄂”金三角和“蒙-晋-陕”三省交界处,距离北京700公里,与航空、铁路和3条高速公路相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非常便捷。文化旅游园区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园平行于同一轴线上,取其 “寻根溯源,一脉相承”之意。七百年前的蒙元时期,在中华民族地域版图和民族格局的形成上是一个不同凡响的时代。据中外史书和各国游记记载,当时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文化多样、宗教开朗、国际贸易与文化交流通畅。曾经的大元盛世在许多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鄂尔多斯蒙古源流文化旅游产业园,以文化为载体,再现历史繁华,通过多元文化的不同展现,彰显中华文明之源远流长,承载民族文化之博大精深,以促进民族和谐、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为出发点,搭建文化发展大平台,多元文化形态在这里聚集,发展,系统的传承和发扬。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旅游是文化重要的交流方式,文化可以全面激发旅游的活力。鄂尔多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独特的蒙元文化在这里生根壮大,多元文化在这里融合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成吉思汗文化在这里延续。成吉思汗文化和游牧文化作为全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蒙古源流文化旅游产业园得到完整的保留与发扬。随着中央“一带一路”的确立和建设加快,作为“一带一路”上的内蒙古,更是蓄势待发,全面开启经济、文化旅游在“一带一路”中的突出意义。作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落地项目,蒙古源流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借助独特的蒙元历史文化资源,通过项目建设,做大做强民族文化产业平台经济,借助“一带一路”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建设步伐加快,通过700年前蒙元文化的传播留下的影响力,不断加强文化挖掘、梳理、交流,将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打造成内蒙古地区乃至全国、全世界的蒙元文化产业集聚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蒙元文化产业交流的重要节点和文化聚集地,通过“文化引领,旅游带动”全面打造欧亚贸易集散地,将“一带一路”内蒙古落地项目贸易从文化交流开始,开启文化走出去,引进来的多元体系建设,为“一带一路”文化项目的交流和融合奠定市场基础。
“长生天、英雄地”蒙古人的信仰和成吉思汗眷恋的地方在鄂尔多斯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一条文化轴线,展现了不同的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长眠地俯瞰着全面展现成吉思汗文化的英雄地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生根发芽的蒙元文化,带着它的波澜壮阔从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走来,作为蒙元文化全景展现的先驱,园区于2010年8月立项,2011年6月开工,经过4年多的时间,现在园区里的腾格里广场、崇天门、蒙古风情园已经建成。腾格里广场、崇天门、元大都大明殿、周庑、哈喇和林、影视拍摄景区正在按既定方案加快建设,目前园区部分建筑以及道路、绿化、硬化、亮化、管网、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基本完工。
(和谐大美蒙古源流)
腾格里是蒙语,汉译为“天”,崇天门和腾格里广场代表了蒙古民族对“长生天”的崇拜之情。作为园区标志性建筑的崇天门,东西跨度399米,城楼最高处达33米,城墙上绵延排布着9座纯手工打造的铜顶包帐,与五扇拱形的大门共同构成了蒙古帝王“崇尚九天,统辖五洋”的主题,也是帝王“九五之尊”的象征,八根天柱由华丽的蒙古族传统图案与西域柱体风格相结合,使整座建筑气势恢弘壮观。城墙兼呈阿拉伯建筑风格的银白色系,蒙古人将白色视为最尊贵的颜色,是元代皇家身份的象征。崇天门是多元文化元素融合的建筑体,充分展现了元帝国作为13世纪世界大国的磅礴大气和文化兼容并蓄的特点。崇天门前的腾格里入口广场南北进深300米,中央有99米的铺装大道。大道中央设有直径9米,高6米的火撑子。建成的火撑子是亚洲最大的一个祭火用火撑子,通体是紫铜锻打花纹,以6只展翅腾飞的海东青造型为主,周围是8个麒麟造型的珠拉,因为蒙古族崇尚火,火在他们看来是纯洁的象征和神灵的化身,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蒙古族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火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人丁长寿、五畜兴旺、国泰民安、幸福安康。而由6个大部落组成的蒙古民俗风情园文化旅游组团,让游客在文化娱乐活动中了解蒙古族文化,感受蒙古族手工艺品的精美,体验最纯正的蒙古族饮食文化和生活文化。目前建成的6个部落分别是:鄂尔多斯部、喀尔喀部、察哈尔部,巴尔虎部、乌拉特部、土尔扈特部。在鄂尔多斯部落主要展示蒙古族的服饰,在巴尔虎部落主要展示蒙医文化,这6大部落选取的是蒙古历史上影响较大的部落,通过文化梳理的传承,运用最原真的展现方式,来凸显蒙古族原生态的游牧文化以及蒙古族的日常生活场景。
历史的尘埃,掩埋了坊间的繁华;浩荡的典籍,记载了往日的繁荣。回溯中华历史,每一次文明的开始都是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果。700多年前,历史上一个庞大帝国在中国崛起,南来北往的商贾云集,四面八方的使节朝贡,蒙古人的兼容并包,宽大胸怀,开启了文化交流和汇集的先河,历史散去,文明继续,一路留下的文明之光熠熠生辉,影响着社会文明的进程。曾经蛮声海内外的两座世界都城元上都和元大都记载下的历史辉煌,带着影响世界历史的磅礴大气再次展现在我们面前。当游客走进鄂尔多斯蒙古源流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两座巍峨的历史都城将浮现在面前,带着对历史的渴望,去重温繁华,感悟文明。通过解读民族文化的传奇,全面展现人类文明的进程。曾经的世界都城,如今在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就是“一眼感受,一生难忘”的活态历史场景课。
建设中的蒙古源流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以“民族影视产业基地、草原文明博览园区”为主题定位。分为蒙元历史文化展示区、影视旅游区、娱乐体验区和文化创意区四大板块,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呈现700多年前元朝盛世与世界文明交融的历史缩影。是展示700年前草原游牧文化、东方农耕文化与中亚西域文化完美融合的杰出典范;打造中国首个功能聚合型影视文化产业基地,提供影视拍摄制作一站式服务;创建中国首个新型影视旅游娱乐示范中心,以蒙元文化为项目载体,以电影技术为表现形式,为游人打造一个虚实变幻的梦幻体验空间;以涵盖蒙元石刻、蒙元历史、自然、人文、音乐、文字等内容的蒙古源流博物馆群为载体,打造中国蒙元文化的博物馆教育基地;以周庑为载体,建成中国中西部最大的艺术品、文物、玉器古玩的评估、鉴定、拍卖、托管、修复以及交易的集散中心。
用大平台,激活大舞台。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秀的文化传承理念,园区整体建设稳步推进。蒙古源流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与周边的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区、国际那达慕会场、国际曲棍球会场、成吉思汗文化体育产业园区等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发挥文化在产品打造中的优势作用,逐步加大内容的价值实现和平台经济的双轮驱动。通过文化平台经济的有效表现,引进更多的文化项目,依托“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将文化娱乐建设成为突出的文化输出综合体。利用大文化、大旅游逐步实现平台经济与“互联网+”项目的有效衔接,促进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形成具备优质生态的产业链。做精文化旅游产品平台,实现规模和专业纵深体现。利用文化交流,广泛召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进入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移动互联网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对接,举办金融高峰论坛,搭建“一带一路”开放型经济平台,利用互联网金融企业打通文化旅游产业链,实现金融与文化旅游的长效对接,形成新的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搭建区域共建、资源共享的大文化旅游平台,为鄂尔多斯市成为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奠定扎实基础。
草原百年觅沧桑,骏马飞驰踏辉煌;世界都城重现地,一曲长调思相伴;圣主播下英雄梦,雄风穿越崇天门;元曲续写亲如水,蒙古源流续篇章。建设中的蒙古源流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已经传递出蒙元文化的深度缔造,随着产品逐步的完善和快速打造。建成后,蒙古源流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将成为世界蒙元文化的研究中心、展示中心、体验中心和创新中心,同时也会成为通过旅游产品全面感知蒙元文化的圣地。(方敏 张俊文)
来源:大众网 编辑:李鷐
Copyright ©2018-2022 ordoswh.cn 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 蒙ICP备0900309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