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西部蒙古族头饰及制作工艺

项目分类

传统技艺

保护单位

杭锦旗,乌审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伊金霍洛旗

传承人

查汗得格德(鄂旗),格日乐其木格(乌审旗),孟根陶古斯(鄂前旗),德吉德(乌审旗)

申报地区

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杭锦旗,乌审旗,伊金霍洛旗

认证级别

地市级

认证批次

第一批

认证时间

2007年06月04日

项目分布区域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乌审旗,杭锦旗

项目介绍

鄂尔多斯蒙古族妇女头饰,俗称“头戴”,它是蒙古族装饰品中的精华,是鄂尔多斯人的骄傲,鄂尔多斯头饰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汉族精艺技巧的融合,是鄂尔多斯人财富的堆积和欣赏水平的体现。鄂尔多斯头饰因旗而异,各具特点,七旗七式,而且不同地区的头饰所反映的蒙古族头饰的早晚时代不同,早期头饰可跨到明代蒙古族的古老样式,晚期头饰可以看出其发展轨迹和丰富多彩的变化。在质量上有高低之分,材料上普遍采用极为珍贵的珊瑚、玛瑙、珍珠、松石、金银等材料,加之少量绝色绣花,使鄂尔多斯头饰成为内外蒙古各部中的佼佼者,堪称之首。

鄂尔多斯头饰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乌审旗、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伊金霍洛旗、达拉特旗、准格尔旗。

鄂尔多斯头饰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连垂”,蒙古语称为“西比格”。连垂上用布包棉絮缝成的两个扁圆形物,在早期头戴上是两截约半尺长的用布缠绕的木棒,木棒向内略弯,木棒外加一个圆锥形硬壳布套,套身绣有极美丽的图案,如牡丹戏水、蝴蝶飞舞、吉祥花草等。在外套上端又加一个方形饰片,饰片缀满珊瑚、金银,饰片底衬为布质,可以弯曲,两边有钮扣,弯成筒状附在连垂上部,再用纽扣固定在外套上面;连垂下沿,又垂下长长的绣花飘带,飘带下摆为尖头状,在飘带上有时也装饰一些方形、棱形的金银饰片。

第二部分为“头套”,蒙古语称其为“阿日布其”。头套从头顶开始是一个布满珊瑚碎珠的布套,其下前部是眉帘珠,呈云头纹状,亦如“人”字雁阵,最中心一小串珠直达双眉之间。头套两侧是穗饰串珠,它是头戴的精华显眼部分,无论从珊瑚珠的选料,大小搭配,还是金银造型,都极富美感。各旗在此处变化较大,西部区较短,但雍容华贵,东部区较长,行走摆动,金银小铃,悦耳动听。在后部往往是上窄下宽梯形的珠饰片。鄂尔多斯头戴此处的特点最明显的是珊瑚密布,金银制品复杂多变,而且,所有饰片都是由外至里用串珠一排排密集地排列,最中央处则用方形带有吉祥图案的金银饰件镶嵌出来。

第三部分为“金银珠环”,在头套两侧的饰片处还要附一对或两对金银饰件夹带有珊瑚珠的环状穗饰,这种穗饰的环有圆环、勾环,往往一对一对分别出现,有时两对中圆环和勾环同时出现。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也可概括为一部分——“达日布拉格”(附加头饰)。上述所说的两大件组合起来,统称“陶勒亥扎斯拉”(意头饰)。头带只有已婚妇女可配戴,第一次配戴是在婚礼之际,特意请德高望重的“梳头娘”梳理姑娘的辫子之后,将“西比格”和“达日布拉格”一起戴在新娘的头上,象征着此女已配婚。已婚妇女除了重大节日、大型节会或迎接贵宾之外,平时常把“西比格”戴在头上,因“达日布拉格”的分量太重不便于活动,重者八公斤、轻者四公斤。

鄂尔多斯蒙古族头饰,是鄂尔多斯出嫁姑娘最华丽的装饰,有的雍容华贵,有的庄重典雅,有的简洁美丽,是蒙古族妇女头饰中的极品。

鄂尔多斯蒙古族头饰的造型不仅精美,材料上普遍采用极为珍贵的珊瑚、玛瑙、珍珠、松石、金银等材料,还有很大的使用价值,艺术观赏价值,历史价值充分反映了鄂尔多斯蒙古族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想象力,及独特的审美观念,成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灿烂的组成部分。

分布区域:鄂尔多斯杭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乌审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