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 马鞍的种类 图解

来源: 时间:2018-06-04 11:18浏览量:17435

640.webp_副本.jpg

640.webp (1)_副本.jpg

蒙古马鞍的制作,是木工、皮毛、金属,甚至刺绣等多种工艺的综合。对于蒙古马鞍的长处,宋朝人彭大雅在其名著《黑鞑事略》中,就有精辟的论述:“其鞍辔轻简,以便驰骋,重不盈七八斤,鞍之雁翅,前竖而后平,故折旋而膊不伤;镫圆,故足中立而不偏;底阔,故靴易入。缀镫之革,手揉而不硝,灌以羊脂,故受雨而不断烂,阔才逾一寸,长不逮四总,故立马转身至顺。”

马鞍的原料一般多用桦木。桦木砍倒以后,一般要干燥三四个月才能使用。一副马鞍一般只用四大块材料,两块凸形的叫左鞍板和右鞍板,两块U型的叫前鞍鞒和后鞍鞒。用常人的眼光来看,把这四块木板对在一起就行了。但是,这里有个角度、宽窄、弧度的问题,而且在做的时候不断地变化,远不像人们想像的那般容易。民间没有模具和机器,全凭匠人的眼力和经验来完成,可以说是一种绝活。这也是民间手工艺的神秘性和个人风格所在。

640.webp (17)_副本.jpg

经过千百年的传承,蒙古马鞍具的制造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有自己生生不息的传承人。

640.webp (27)_副本.jpg

1528083413256899.jpg

在以骏马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不论王公贵族和普通百姓,都把马鞍看得非常重要。为了做一副称心如意的马鞍,他们甚至要准备好多年。一副普通牧民的马鞍,好一些的也能抵得上几头带犊乳牛、带驹骒马的价格。

每当做成一副好马鞍的时候,就要选择良辰吉日,把左邻右舍和亲戚本家请来,大摆宴席,加以祝赞。祝赞人手捧哈达,让主人牵着那匹备好新鞍的骏马,把马鞍的所有部件,都要一一抹画,一一祝赞。

640.webp (28)_副本.jpg

来源:八字胡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