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乌兰木伦遗址

来源:鄂尔多斯博物馆 时间:2018-06-01 16:17浏览量:4723

作为康巴什区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乌兰木伦遗址是怎样发现的呢?具有哪些特别的内涵?有什么样的重大价值?为什么古人类会生活在乌兰木伦河流域?本文带您揭开乌兰木伦遗址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带着好奇的心境穿越历史文化的时空,探密那美丽的神话。

意外的惊喜

几乎每一个重要的考古新发现,都有一些传奇故事。2010年5月25日,鄂尔多斯古生物化石爱好者蒙古族小伙子——古日扎布漫步在乌兰木伦河景观河段,他顺着河的下游向上游走着,踩在软软的沙地上,望着正在隆隆作响的施工机械,他思绪万千,如果能在这些土层里发现古生物化石,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在他的家乡鄂托克前旗北部就有许多这样的化石。就在他不经意地漫步时,发现河北岸的一处泉眼处,挖土机下露出了几件骨头,古日扎布眼睛一亮,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古生物化石?捡起这些骨头,古日扎布觉得这个发现非常重要,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很快鄂尔多斯市文化局和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对现场进行了考察,确认古日扎布捡到的就是古生物化石,并且在遗址地层中还发现了打制石器,可以肯定这里是一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遂根据发现所在地为乌兰木伦河畔,故命名为“乌兰木伦遗址”。

640.webp.jpg

乌兰木伦遗址第1地点全景

古老的河流

乌兰木伦遗址位于伊金霍洛旗通往康巴什新区的康巴什2号桥东乌兰木伦河北岸。“乌兰木伦”,蒙古语,汉语意为“红色的大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发源于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杨家壕北的道劳岱山顶,从西北向东南流经合同庙、掌岗图、柳沟、瓦窑圪台、乌兰木伦庙进入陕西省神木县境内,主河道长103.5公里,流域面积3085平方公里,是黄河中游粗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流之一。乌兰木伦遗址位于乌兰木伦景观河景区内,目前已发现并确认三个重要旧石器分布地点,分别为乌兰木伦遗址第1、第2、第3地点。

水草丰美的宜居之地

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袁宝印研究员考察确定,今乌兰木伦河流域在久远的古代曾为湖泊,周边为绿洲,有多条流经绿洲的河流注入乌兰木伦古湖,遗址所在地便是其中一条河流入湖处的三角洲地带。此地河流众多、水草丰美,各种古动物就来这里喝水、吃草,而乌兰木伦古人类就在这里捕猎动物、打制石器,甚至烧制肉食。

用火遗迹、多种动物足迹化石

乌兰木伦遗址第1地点地层从底部基岩面到地表堆积厚度约15米,含出土遗物的地层堆积厚度约5-8米。遗址地层初步划分为8层,其中第2、5、6层发现多处由灰烬、木炭、烧骨和石器等组成的用火遗迹。用火遗迹与烧骨现象的发现,说明“乌兰木伦人”已有加工熟食的习惯。人是唯一能用火的生物,很多动物都怕火,只有人类能够生火、保火和用火。火的使用便于人类的祖先可以先将食物烧熟后再食用,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火对人类适应自然界的直接贡献和巨大价值难以估量。

640.webp (1).jpg

乌兰木伦遗址用火遗迹

在第2地点发掘揭露出保存完好的动物群脚印和植物遗迹化石面。判断出包括马、牛、羚羊以及食肉类动物等多种动物的众多脚印化石。这是继河北泥河湾盆地马圈沟遗址后,中国再次在旧石器遗址中发现动物脚印化石,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世所罕见。

乌兰木伦旧石器文化

至2012年底,乌兰木伦遗址共挖掘出土13000多件石制品遗物,石制品类别包括石核、石片、工具三大类。工具有锯齿刃器、凹缺器、各类边刮削器和适于装柄的各类尖状器、鸟喙状器、钻具、石锥、石刀、使用石片、盘状器、雕刻器、原型石镞等类型。

乌兰木伦遗址文化面貌独特,内涵丰富。总体上属于小石片工业组合,以发达的锯齿刃工具和凹缺器为代表的石器工业组合与欧洲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面貌趋同,预示旧石器时代东西方之间存在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

640.webp (2).jpg

乌兰木伦遗址出土石制品

考古地层出土最完整的披毛犀骨架化石

至2012年底,乌兰木伦遗址共出土15000多件古动物化石,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董为研究员鉴定表明,乌兰木伦动物群中披毛犀的数量最多,其次是普氏野马,然后是河套大角鹿,最后是诺氏驼、牛和兔。从动物群的组成来看,乌兰木伦动物群明显属于华北晚更新世“萨拉乌苏动物群”,即河套大角鹿-野马动物群。

640.webp (3).jpg

2014年度,在第1地点第8层及以下发掘揭露并提取了考古地层中埋藏的基本完整的披毛犀骨骼化石;经统计,该披毛犀骨架一共含骨骼部位160件,包括完整头骨、下颌骨、舌骨等;这是首次在考古遗址发掘揭露的完整披毛犀骨架化石,而且具有清楚的埋藏地层和发掘数据,堪称“中国考古地层中出土最完整的晚更新世披毛犀骨架化石”。此外,这具披毛犀骨架还包括一具“世界范围内首次发现的完整披毛犀肋软骨化石”。披毛犀在距今1万年前已经灭绝,曾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狩猎对象。

640.webp (4).jpg

考古地层出土的基本完整的披毛犀骨架化石

久远而重要的年代

2010年9月,北京大学张家富教授采集了乌兰木伦遗址年代样品,并在有关实验室初步测定的年代,为距今约7-3万年,属于第四纪更新世晚期,旧石器时代中期。2012年,为了得到更为可靠的光释光年代,张家富教授利用年龄—深度模式得出乌兰木伦遗址文化层的年代应该为6.5-5万年。从年代上来看,乌兰木伦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 

不可估量的重大价值

乌兰木伦遗址是继1922年法国人发现萨拉乌苏及水洞沟遗址后鄂尔多斯地区的又一次史前文化的重大发现。乌兰木伦遗址所处的时代,也是探索现代智人起源的关键时段。因此,乌兰木伦遗址的发现,不仅再一次证明了鄂尔多斯草原是探索早期人类东西方文化交流最经典的地区之一,也是解密远东地区现代人起源、欧亚草原细石器文化的关键所在。

2012年1月6日,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上, “乌兰木伦旧石器时代遗址”荣获“2011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2014年9月24日,乌兰木伦遗址群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3月,乌兰木伦遗址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公布为内蒙古考古遗址公园。不久的将来,乌兰木伦遗址将建成为一座以旧石器文化为主题的遗址博物馆和大型考古遗址公园。

640.webp (5).jpg

乌兰木伦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图

来源:鄂尔多斯博物馆/甄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