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北斗星 人间“七星湖”

来源: 时间:2018-05-09 11:11浏览量:3212

七星湖沙漠生态旅游区旅游景点介绍之概况,七星湖旅游区,位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境内的库布齐沙漠腹地,距巴杭公路14公里,距110国道及京兰铁路60公里,距草原钢城包头市140公里,呼和浩特330公里,北京800公里,是以沙漠生态观光产品为主,集娱乐、休闲、度假、探险为一体的国家AAAA级综合旅游区。 景区总占地面积92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80公顷,芦苇湿地面积40.7公顷,草原面积380公顷,沙漠面积384公顷。七星湖是黄河故道残留的冲击湖,大道图湖、东大道湖、情人湖、天鹅湖、月亮神湖,珍珠湖、神海子的分布基本上类似北斗七星的布局,所以民间有“天上北斗星,人间七星湖”一说。从古至今,七星湖成了黄河在库布齐沙漠中的永恒纪念。

七星湖2_副本1.jpg

4.jpg

景点介绍:

大道图(又叫伊克道图)位于最西端,水面开阔浩渺,面积约4000—5000亩,水深4.5—5米。芦苇茂密,群莺乱飞,湖中生长着甲鱼、红拐子鱼、草鱼、鲫鱼、白鱼、鲶鱼等几十种原生鱼类,栖息着一二十种鸟类。

东大道图(又叫遗鸥湖)位于大道图和天鹅湖的中间,面积约2800亩,水深3米,水中自然生长着多种鱼类及虾类,以鱼肥、鱼香驰名,这里是鸟的世界,约有二三十种鸟类,鸟儿有红的、蓝的、白的、它们飞旋荡漾,悠然自鸣,在这里繁衍后代。

7.jpg

天鹅湖(又叫扎汉道图)位于大道图和东大道图的东边,水面千余亩,有鸟类活动,水中生长着芦苇,每年春秋两季白天鹅翩然而来,在水面上追逐嬉戏。

神海子,在高达30米的沙山下,3米高的芦苇荡锁住一汪碧水,湖水深不可测,金黄色的沙丘和蔚蓝色湖面形成强烈的反差,给人以圣洁、神奇的感觉。

珍珠湖(又叫小泡子),该湖周边平坦宽敞,由于土质坚硬,湖水及小水潭的数量随着降雨量而变化,又有珍珠湖之称,别具一番风格。

情人湖(又叫伊克尔神湖),最为神圣,它是蒙古牧人世世代代朝拜的圣地。该湖形状为葫芦,风景独特,周边芦苇环绕,湖中在夏季盛开荷花,各种鱼类被当地人视为神灵,千百年来任由它们自生自灭。该湖既有江南的秀美,又有丰富的宗教内涵。

9.jpg

月亮神湖,该湖形如半月,故名。湖中有大量的田螺,在高度缺氧时,它们被迫上岸,成了鸟类的食物,周边的绿洲草场和锁住黄沙的沙枣林带,使这里成为沙漠里的世外桃源。

目前为了要好地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七星湖旅游区只将大道图作为重点开发,而其余六个湖保持了它们的自然状态,并根据资源和结构把全景区分为沙漠生态观赏区、沙漠观赏区、沙漠风情休闲度假区、沙漠娱乐区、湖滨湿地观赏区、水上娱乐区、生态疗养区等七个区域。娱乐活动项目有:驼队、马队、卡丁车、沙地摩托车、电动游船、快艇、钓鱼、沙滩排球、足球、沙漠冲浪、动力伞、滑沙、观沙雕、沙漠探险等。

七星湖

美食:

七星湖沙漠生态旅游区旅游景点介绍之美食,鄂尔多斯牧区蒙古族的主食是奶食、肉食和粮食。奶食,蒙语叫“查干伊德”,直译为“白色的食品”,含有纯洁、吉祥的意思。奶食分食品和饮料两种。食品主要有白酥油、黄酥油、奶皮子、酪蛋子。鄂尔多斯蒙古族牧民的晚餐主要是肉食,羊肉、牛肉最为多数;牛肉一般炖着吃,而羊肉的烹制方法就较为多样了,最有名的是“手扒肉”和“羊背子”。

马奶酒

马奶酒是牧民亲自酿制的传统名饮。每逢盛夏,辽阔的草原上到处都飘溢着马奶酒的清香,这时便是人们饮用马奶酒的最佳时刻。邻里欢聚、节日喜庆、接待宾朋,餐桌上总少不了独具特色的马奶酒,饮过马奶酒的人无不赞美它的醇香可口。牧民祖祖辈辈生活在草原,年年月月都离不开马奶酒,这样,马奶酒的礼俗、马奶酒的文化应运而生。

传说,元朝皇帝忽必烈有次在皇宫宴会上,高兴地捧着盛在金碗中的马奶酒,犒赏立下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有名武将过于兴奋,竟喝的酩酊大醉。有人气愤地指责这种失礼行为,忽必烈阻拦道:“慢哉,慢哉!马奶酒能帮助消化,让他安安稳稳地睡上一觉吧”。从此,马奶酒的身价大大提高。

自古以来,牧民视马奶酒为极珍贵的饮料,每当客人临门总要用它进行招待。他们认为,马奶酒清凉合适,沁人心脾,酒精含量只有1.5到3度,饮用马奶酒不伤脾胃,还有驱寒、活血、舒筋、补肾、健胃、养脾、强骨的功能。但是,马奶酒的后劲很足,可要注意哦。

奶茶

蒙古人喝奶茶的风俗,以其独特的方式和无穷的情趣,吸引着许多中外客人。当他们品尝后,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客人进入蒙古包坐定之后不一会儿,主人便热情地把一碗热气腾腾的奶茶,双手端到您的面前,为您接风洗尘,长条木桌上还摆放着炒米、奶制品、点心等,任您享用。置身其境,您就会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叹服蒙古人的热情好客、纯朴厚道。

“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蒙古人喝奶茶极为讲究,方式各不相同:或先往精制的瓷碗中放上少量的炒米,与奶茶同饮;或把奶油、奶皮子、奶豆腐泡在奶茶、炒米中一同吃。蒙古人视奶茶为饮食,每天早晨必喝奶茶,这顿奶茶就像汉人吃早饭一样,非常认真。蒙古人喝奶茶,不受时间限制,不受量的约束,想喝多少喝多少,盛奶茶的铜壶或铝壶就放在火盆上,随时可以添用,直到他们喝到浑身出汗或消除了疲困,才感到满足。

炒米

蒙古语称“蒙古勒巴达”,意为“蒙古米”,它是糜子经煮、炒、碾等工序加工而成的。据史书记载,炒米的上述制作方法,早在我国汉代时就出现了。宋末元初,由于畜牧业有了很大发展,蒙古族人民便广泛地食用炒米。

炒米是蒙古人最喜爱的粮食,因制作方法稍异,炒米又分为脆炒米和硬炒米。炒米便于携带,易于保存。清晨牧民放牧以前,用滚烫的奶茶,泡上一碗炒米喝到肚里,浑身是汗,顿觉精神倍增。放牧时,牧羊人带上炒米,炒米里加上一把炒熟的黑豆或黄豆,还是极好的干粮。炒米即使干嚼,也是越嚼越香,很有滋味。蒙古人吃炒米,讲究多种食物搭配。放在碗里的炒米,倒上喷香的奶茶,奶茶边喝边续,待奶茶喝够,炒米也被泡软时,就要喝干碗里的茶,再放上黄油、奶皮、奶酪、红糖拌着吃,甜酸适中,香咸可口,味道尤佳。

手把肉

蒙古语称“查纳森麻哈”,是蒙古人非常喜爱吃的食物之一。过去,羊只冬春瘦乏,吃不到新鲜的牛、羊肉。现在,由于个别牧户加强了饲养管理,随时可以吃到鲜嫩的牛、羊肉。尤其逢遇节日、操办喜事、宾客临门,手把肉更是必不可少。倘有贵客登门,牧民全家老少总要走出蒙古包,恭候客人进包作客。喝过奶茶之后,主人便很快到羊群里挑选一只膘肥肉嫩的大羯羊,就地宰杀,扒皮入锅,只需喝几碗奶茶的寒喧功夫,就把肉煮熟了。肉赤膘白、热气腾腾的羊肉放到长条木盘里,看着色泽诱人,吃着肥而不腻,真是滋味不凡啊!

手把肉,因用手拿着吃,故名。制作时,先把带骨头的羊肉近骨节割开,用刀剁成拳头大的块(头、蹄下水除外),把肉倒进冷水锅内,用旺火煮开,撇去沫子,不加调味品,有的地方加盐,有的地方不加盐。只要有八九成熟,就可以吃。牧民认为,牛和羊在草原上吃的是五香草,肉本身就带着调料。鄂尔多斯蒙古族吃手把肉时,还有一些讲究。吃羊肉,用一条琵琶骨肉配四条肋骨肉进餐。用牛肉敬客时,则用一只脊椎骨肉配半截肋骨肉和一小段肥肠。小孩不吃牛、羊骨髓和尾巴肉。

                                                            (内蒙古旅游网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