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鄂尔多斯高原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具特色的鄂尔多斯古代文化,使之成为民族优秀文化的宝库,世界文明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鄂尔多斯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大地上,遗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生命印迹和历史、民族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延续的见证,文化命脉的标志、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提高人们创新能力的动力和源泉。这些鲜为人知的考古发现帮助我们抹去岁月的尘埃,解读鄂尔多斯历史的敦厚久远,品味鄂尔多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文化遗产的深邃魅力!
以下信息均转自鄂尔多斯文化遗产网,由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杨泽蒙编写,特此感谢!由于篇幅限制,小编在各名录具体介绍上只摘取了部分内容,感兴趣的朋友请登陆鄂尔多斯文化遗产网查看完整介绍。
36、朱开沟文化——以鄂尔多斯的发现命名的青铜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
朱开沟遗址位于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乡朱开沟村,属于距今4200年的龙山时代晚期至距今3500年的商代前期的古人类活动遗址,由于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故命名为“朱开沟文化”。以“鄂尔多斯青铜器”为代表的我国北方早期游牧民族文化,就是在朱开沟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朱开沟文化的发现和确认,极大地推动了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原始社会史和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的研究工作。
37、最血腥的异性合葬墓——朱开沟文化社会发展阶段剪影
在朱开沟遗址发现的异性双人合葬墓中,男性均仰身直肢,面向上,位于墓穴的正中。女性除个别的仰身直肢外,绝大多数都侧身曲肢,面向男子,双手合于胸前,位于男子体侧,作躬敬、屈从状,个别的女性双臂和小腿均交叉叠压作捆绑状,似被绑缚后强行置于男性身边的。
38、陶盉——鄂尔多斯古代居民最早使用的温酒器
39、陶甗——最古老的蒸、煮一体的炊具
40、三足陶瓮——鄂尔多斯远古居民发明的最具特色的盛储器皿
41、方格纹单把陶鬲——展示鄂尔多斯远古居民最高制陶工艺的制品
42、卜骨——朱开沟人与神灵对话的使者
43、最早令世界认知鄂尔多斯人文历史的遗存——鄂尔多斯青铜器
从十九世纪末叶开始,在我国北方的长城沿线地带,陆续出土了大量以装饰动物纹为特征,具有浓郁的游牧民族文化特征的青铜及金、银制品,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些制品因以鄂尔多斯地区发现数量最多、最具特征而被称作“鄂尔多斯青铜器”。“鄂尔多斯青铜器”是相当于春秋至西汉时期(约公元前 8~2 世纪),活动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带,以狄~匈奴为代表的中国早期畜牧、游牧民族的物质文化遗存,其内涵丰富、特征鲜明,既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广袤的欧亚草原民族的重要成员。
44、最具文化融合寓意的兵刃——虎头纹内青铜戈
44、中华剑文化之母——朱开沟遗址出土鄂尔多斯青铜短剑
45、蛇纹陶鬲——最具北方草原早期游牧文化鲜明特征的陶质生活器皿
46、保存最完整的早期北方民族金冠饰——鹰形金冠
47、稀世罕见的早期北方民族女性冠饰——金凤冠
48、与早期北方民族日常生活最息息相关的用具——青铜刀
49、早期北方民族最具特色的用具 —青铜匕、棍棒头、流星锤
50、历史最悠久的敬老信物 — 鹤头形青铜杖首
51、最神奇的响箭——青铜鸣镝
52、等级最高的腰带饰——包金卧羊带具
54、单体重量最重的腰带饰——虎豕咬斗纹金饰牌
55、寓意最深刻的腰带饰——虎牛咬斗纹金饰牌
出土于杭锦旗阿鲁柴登墓地。黄金质,呈长方形,中央浮雕一只呈匍伏状的牛,四肢平伸,上下两侧各有两只头头相向的猛虎,分别死死噬咬着牛的颈部和腰部,牛虽然完全受制于猛虎,但仍在拼死抗争,尖利的犄角分别穿透了两侧猛虎的耳朵。饰牌直观上反映的是大草原上司空见惯的猛虎捕杀野牛的生动情景,但透过这个逼真画面的背后,可能还寄予着更加深远的含义。饰牌中的虎,应取意于天上的昴星团,牛则取意于黄道十二宫的金牛宫,由于昴星团位于金牛宫中,因此,虎群(四虎)噬牛所要展现的,就应当是匈奴单于称雄草原、独步天庭的宏伟欲望。
56、形象最生动的腰带饰——虎噬羊纹青铜饰牌
56、最让人难以捉摸的腰带饰——虎禽咬斗纹青铜饰牌
青铜质,浮雕,镂空。饰牌的图案为伫立的老虎张开大口咬着一只猛禽粗硕的大腿,而振动双翼展翅欲飞的猛禽则曲颈衔住老虎的脖子。饰牌的图案虽然采取了艺术夸张的手法,但其背后却隐匿着令人浮想联翩的信息。它有可能再现的是3 000多年前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确实存在着形体硕大能与猛虎较量的雄鹰;也可能暗喻着以虎为图腾的部族和以鸟为图腾的部族为争夺生存空间而展开的殊死角斗;或许还是在告诉后人,这件饰牌的持有者,是由崇拜这两种动物的祖先交融而成……
58、最古老的中华生肖观溯源——鄂尔多斯青铜器中的虎情结
“鄂尔多斯青铜器”以其复杂巧妙的图案构思、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优美的造型而享誉海内外,尤以装饰有动物咬斗图案的饰牌、饰件最引人注目,而图案中的主角,则多为虎和包含有虎特征的异兽。
59、最具和谐气氛的饰牌——双禽交颈纹青铜饰牌
60、最质朴的造型艺术——动物交媾形、羊哺乳形青铜饰件
61、最凸现草原风情的饰牌——双马咬斗纹青铜饰牌
62、最赋“马上行国”文化特征的炊具——青铜鍑、铁鍑
63、最惟妙惟肖的浮雕造型艺术品——双虎咬斗纹银饰件
64、最具平面艺术效果的透雕饰牌——双牛纹青铜饰牌
65、最简洁的动态再现手法——叠鸟纹青铜饰件
66、早期北方民族最质朴的财富意识——圆雕青铜动物
67、最原始的平面展开艺术——四马驭车纹青铜饰牌
68、鄂尔多斯所见最早的驭马用具——青铜车马具
各式马具是“鄂尔多斯青铜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便于驾御马的马衔、节约、防护马要害部位的当卢、马面饰及用于美观的饰件、銮铃等。从“鄂尔多斯青铜器”中发现的辕头饰等分析,当时虽以骑马为主,但也使用部分车舆,而那些装饰造型精美辕头饰的车舆,只能是贵族阶层的坐下之物。
69、早期畜牧民族使用的规格最高的马具——虎头形银节约
70、鄂尔多斯发现的等级最高的早期北方民族墓葬——阿鲁柴登墓葬
位于杭锦旗阿门其日格乡阿鲁柴登的沙巴拉中。地表曾暴露两座竖穴土坑墓,出土珍贵文物近三百件,除闻名中外的稀世国宝鹰形金冠外,还有虎牛咬斗纹金饰牌、虎鸟纹镶宝石金饰牌、刺猬形金饰件、金项圈、金耳坠、虎头形银饰件等一批国家一级文物。它的发现填补了“鄂尔多斯青铜器”研究领域的空白,开启了该项研究工作新的里程碑。这批造型生动、制作精美的珍贵文物不仅多次赴北京、上海等国内城市展出,而且数次远渡美国、日本等国家展览,享誉海内外。
71、最早开展系统科学发掘的早期北方民族墓葬——西沟畔墓群
碾房渠窖藏出土虎兽咬斗纹金饰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一个春天,东胜市塔拉壕乡一位老乡在自家的田里耕地时,伴随着一声不大的声响,犁铧带出了几块破瓦片和一些黄呼呼的“铜片片”,老乡吆喝住疲惫的耕牛蹲下身好奇的观察,原来是一个破碎的瓦罐,里面放着一个较大、较厚重,上面有老虎图案的“黄铜”牌子和一些较小、较轻薄的“黄铜”片片,另外还有“玻璃”圈圈、珠珠等。望着自己使用多年,磨损严重的旱烟袋,老乡计划把这些“铜片片”“化了”,和走街串巷的小铜匠换几个烟袋锅、烟袋嘴。但他的想法立即遭到了老伴的强烈反对,大娘举着已陪伴自己几十年的铜勺子,忿忿不平的表示,要换也应该先换个铜勺。老两口各执几见互不相让,延缓了熔化掉这些“铜片片”的进程,一天,来串门的在城里念书的远房亲戚无意中发现了这些堆在墙角旮旯遍布泥土的“古物”,告诉老人应该把他们送给城里的文物部门进行鉴定。于是,这些静待熔化的国宝才逃脱被毁灭的厄运,重获新生。经考古人员现场勘察,这是一个存放古物的窖藏,窖藏的容器为一件泥质灰陶罐,内置虎狼咬斗纹金饰牌、双龙纹金饰牌、金耳环、金管状饰、金珠状饰、金环、包金铁芯兽头形饰、包金玛瑙饰、银环、玛瑙环、玛瑙串珠、绿松石珠等一批珍贵文物,均为战国时期的鄂尔多斯青铜器精品,其中数件为国家一级文物,珍贵异常。
Copyright ©2018-2022 ordoswh.cn 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 蒙ICP备0900309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