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春节——乌审的“查干萨日”风俗

来源: 时间:2018-05-17 16:21浏览量:7417

蒙古族春节

蒙古族把正月称为“查干萨日”即“白月”。这个称谓与蒙古族崇拜尊贵神圣的白色奶食相关。古代蒙古族以草木为纪年,每年在水草丰美,牛奶香纯的秋季即八月二十八为年终,举行秋祭。所以把八月之后的第一个月称谓“奶酪月”就是“查干萨日”。十三世纪忽必烈将郭守敬的《授时历》定为国历,这样,蒙古族新年就从秋季改为农历正月,虽然纪年方式发生了改变,但是“查干萨日”的名称却保留至今。

蒙古族的春节乌审的“查干萨日”风俗190.png

乌审旗查干萨日习俗

春节祭礼

乌审旗蒙古族在腊月二十九或除夕的黄昏时刻,由家中的长者带领全家祭祀祖先。带着祭灶饭、肉、羊拐、胸叉骨等向祖先生活过的方向烧香叩头。感恩祖辈留下的财富,感恩大自然的给予。

接着所有人按喇嘛指引的方向,去家一二百米,端着祭祀用的10个饼子,点三炷香,磕三个头,表示今年要在此方向借路发展,祈求来年一帆风顺。每个人的方向是不同的,依次独立出去敬拜自己的方位神。这是一种和大自然交流的方式,也有“祭地”之称。之后家里拜年的礼俗全部结束,接下来就可以去亲朋家拜年了。

蒙古族的春节乌审的“查干萨日”风俗591.png

蒙古族一系列春节的礼俗,祭火、祭天、祭地、祭祖表达的是草原儿女对天地的敬畏和对大自然的感恩,更是蒙古民族在草原上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文脉传承。

团圆饭

除夕之夜,乌审旗蒙古族家家户户要把家里的水缸都注满,因为水代表财富,此举意寓聚财。夜幕降临,九盏明亮的酥油灯在玛尼宏台上点燃。敬完天地祖先,一家人要吃团圆饭了。辛苦劳碌了一年的家人此时一定会吃羊背子(即将整羊不剔肉,按照骨缝解开,一碗酸奶,一把盐就可以烹饪出最鲜美的羊肉。这是蒙古族最原始也是最隆重的佳肴)。还有就是除夕夜必不可少的羊棒骨,且煮的越多越好,因为当晚男主人要用沙嘎(羊拐)给家里人占卜来年的财务收支。(占卜来源于萨满教,占卜仪式一直延续至今)。

占卜

这是蒙古族独有的文化习俗。因为羊拐有六个面,分别象征骆驼、马、牛、绵羊、山羊。男主人通过扔沙嘎,根据沙嘎呈现的不同面和站立姿势,得出自己家人们来年的收支情况。整个过程是在静默和隐蔽的情况下完成,除夕当夜是不能说结果的,必须牢牢记在大脑里,待初一早餐过后方可公布。这个小习俗里满含着长辈对儿女们生活的关切和浓浓的爱意。

蒙古族的春节乌审的“查干萨日”风俗1165.png

祭玛尼宏

初一清早人们要先祭玛尼宏。端着顶上有四颗红枣的十个枣泥饼、还有上好的酒、甜美的奶茶,五谷和火种(取自祭火后留下的圣火)是祭祀物的标配。玛尼宏是当地蒙古族家家户户都供奉的圣物,在鄂尔多斯人的心目中是圣主成吉思汗威力无比的战神苏勒德的化身,代表着保佑草原万物生灵的信仰和力量。

拜年

蒙古族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和孝顺是令人们称道的。每到一家,晚辈们先给长辈拜年,磕三个头,然后敬献哈达,祝福长辈安康,送上礼物;交换鼻烟壶,向平辈请安也是拜年中的重要礼节。长者受礼后,会轻摸晚辈的头,并根据晚辈的年龄段送上祝福。通常,蒙古族长者以这种智慧和仁爱的方式教育小孩和族人。

蒙古族的春节乌审的“查干萨日”风俗1553.png

拜年礼节结束,女主人会给客人敬茶。第一碗茶叫品茶,茶碗里放几粒炒米,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小气,因为这是让客人打开味蕾,温暖肠胃,第二碗茶叫吃茶,这次才要把肉食、奶食、炒米等放在一起泡食,边享受美味边聊天其乐融融。喝完茶主人家的拜年饭也端上来了,客人必须吃了这顿饭才可以离开。这是热情淳朴的乌审人最真诚的待客之道。

蒙古族的春节乌审的“查干萨日”风俗1740.png

整个正月,蒙古族人会自动结伴而行,走亲访友,每到一家,饭饱酒酣,歌声舞蹈就会随之而起,杯盘筷盏皆是乐器,兴之所致,男女老幼都会引吭高歌,通宵达旦,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和辛劳之后的幸福生活。 这就是乌审旗的传统民俗,这就是乌审部落独特的“查干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