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民族体育

来源:《伊克昭盟志》 时间:2018-09-30 17:13浏览量:16390

民族传统体育

一、赛马

dbb618499351784a4384d80945e02cc4.jpg

赛马是考验骑术的一种比赛项目。鄂尔多斯蒙古族的赛马主要有两种:赛奔马和赛走马。赛程十几里或几十里不等。这是“那达慕”、敖包祭庙会上最扣人心弦的项目。

赛走马,亦称压走马。这种马前后蹄一顺交错前进,是善骑者苦心训练出来的,所以压走马参赛者多为成年男子。他们给走马备上精美的鞍辔。比赛主要赛走马的快、稳和美。有民歌称赞:“骑上快走马儿跑起来的时候,袍边儿翩翩扇开多么神气!骑上小走马跑起来的时候,随心所欲地颠开真是惬意!”

赛奔马也叫速度赛马,跑马的奔法是四蹄分前后成双交错奔跑。赛奔马多为少年,不备鞍辔,比赛规定赛程,主要是赛马的速度和耐力。

此外还有赛两岁马,同一年龄的奔马比赛速度和耐力。还有马种优劣赛,在“珠拉格”会上,各品种的奔马进行比赛,以评马种的优劣。

赛马时,首先由一名有夫之妇,头戴珠光闪烁的头饰,手持祭祀奶桶挤一点儿圣洁纯净的马奶,对着天地敬献泼洒,然后一声号令,所有参赛的男儿挥鞭,骏马如潮水一般涌向草原远方。在终点,人头攒动,翘首眺望。一俟头马冲过终点,人们即欢呼雀跃,赞美获得胜利的骑手和骏马。这时,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手捧哈达,哈达上置一羊头,羊头面部抹着圣洁的鲜奶,走在头马前把鲜奶泼洒在马身上,抹在马头上,高唱祝贺赞美之词。

新中国建立后,鄂尔多斯赛马的风气仍很盛行。比赛结束后,名列前茅的马匹排列在主席台前,由台上德高望重的老人专门朗诵赞马诗。最后颁发奖品。有的地方奖品很丰厚,第一名可得一匹马或一条牛。

二、赛骆驼

赛骆驼和赛马一样,也分赛奔驼和赛走驼。在伊克昭盟西部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和杭锦旗等地,牧民们都喜欢这种比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曾以此多次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民族运动会。

三、赛摩托

1979年以来,经济体制改革,使牧民生活富裕了,多数以摩托代替了马匹。于是,伊克昭盟各地牧民又在“那达慕”会上,增添了摩托车比赛。摩托车比赛主要是赛速度,几十辆乃至上百辆摩托车风驰电掣般驰骋在草原上,机声隆隆,十分壮观。

四、射箭

射箭起源很早。古代的鄂尔多斯蒙古族把射箭作为军事作战,猎捕野兽,娱乐的一项重要活动。清代,伊克昭盟每三年会盟一次,会盟时,盟长主持其一是检阅兵丁和各种军备物资,其二就是检阅射箭比赛。“那达慕”会上,射箭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比赛项目。射箭比赛分为静射和骑射。

静射距离不等。比赛分三轮,每轮三箭,以中靶的箭数评定参赛者名次。

骑射是参赛者在4米宽、85米长的跑道上骑乘奔跑,骑手在马背上点射,骑射点是三个装有灰土的羊皮口袋,射程一般为30~40步。当号令一发,射手跃马进入跑道,张弓搭箭,对准靶心,准确放射,一旦中靶,糟羊皮内的灰土就会流失。参赛者每人射三次,以中靶多寡排列名次。

射箭多以骑射为主。50年代起,“那达慕”会上也有用步枪射击代替射箭的。

五、摔跤

鄂尔多斯地区摔跤的历史很悠久。六朝时期这里就曾有摔跤的专设机关“跤署”,并设计有跤服。13世纪摔跤活动已很盛行。在鄂尔多斯蒙古族中间的摔跤更是一项最为普及的体育活动。很多摔跤能手都是从孩提时代就刻苦锻炼,并在名师的言传身教中逐渐摸索成长。他们平时训练的器具是特制的沙口袋或者牛犊。少年们从小抱牛犊,天天如此,几年后便可把健壮的大牛举过头顶或轻易摔到一边,这时就有把握参加摔跤比赛了。

鄂尔多斯传统的摔跤叫“沙拉木林布克”。摔跤者上身穿色彩艳丽的布背心,下身穿布制的宽敞肥大的大档裤,腰系红、黄、蓝三色腰绸带,脚蹬马靴或蒙古靴。多次获胜的选手还在脖子上套着由五颜六色的彩色布条编织的项圈。比赛开始时,跤手们跳着鹰舞一起上场,抽签分队,受赞颂后开始比赛。

鄂尔多斯式摔跤采用古老的方式,不分年龄、体重,但人数必须是偶数。比赛采用单淘汰制,两人一组,一跤决胜负,无时间限制。多数进行九轮,最后一轮为冠亚军决赛。比赛时,双方都抓住对方身上的带子,做好充分准备后才正式开始。比赛方式采用砍、绊、缠、歪、推、拉等方法,不准抱对方的腿,不准乱踢,不准扯裤子,如果一方身体的一处着地就算输。然后,优胜者扶起对方,跳着鹰舞来到台前,抓起糖果、食品向周围的人群头上抛撒,让人们与他共同分享胜利的喜悦。获得第一名的摔跤手通常可得到骏马或精制的鞍具。鄂尔多斯蒙古族有一个习惯,在奖励第一名的同时,还要奖励最后一名,借以寄托希望。

50年代起,逐渐将鄂尔多斯式摔跤统一到内蒙古自治区蒙古式摔跤的比赛规则上了。

民间体育

一、武术

伊克昭盟民间的武术运动开始甚晚。民国初年,有些从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来的边商,有时兴致起来就给当地农牧民练一套拳棍,农牧民很希奇,称其为“耍玩艺儿”。50年代初,河北省的张鸿全父子来东胜,工作之余兼教武术,后由张鸿全的徒弟武清举接任,但学者寥寥。1957年,伊克昭盟接收杭锦旗杂技团成立伊克昭盟杂技团,从河北省招聘了十几个会武术的人,这些人演戏、排练之余每每练拳习棍,武术便在伊克昭盟传开了。

当时,伊克昭盟行署送廉万春到内蒙古师范学院深造,拜刘忽寿先生为师。1961年回伊盟,在伊盟师范学校任教,并成立武术队,刀、枪、剑、棍、拳都教。遇有节日或运动会便带队表演,深得群众喜爱。

1979年以后,由廉万春组织的武术队先后10余次参加自治区级武术比赛,获得拳术第一,刀术第一,集体基本功第一名各1次,并有3人代表自治区参加过全国比赛。

二、气功

气功在80年代后才传入伊克昭盟。它先以治疗慢性病在东胜市、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出现,后来在全盟推广。

1988年,气功运动在伊克昭盟的城镇已基本普及。东胜市和乌审旗的达布察克镇最为活跃,气功多运用少林内经一指禅、鹤翔桩和意念等功法。初步统计:全盟计有气功辅导站4个,经常锻炼的达2万人。

民族游戏

一、宝根吉日格

这项体育游戏在鄂尔多斯蒙古族中流传久远,开展也很普遍,在牧区几乎老幼喜爱。汉语俗称“围虎”。

这种游戏的棋盘是由四个、两个组成。

四个组成一个方块,两边中间各一个与方块中线连通,两只虎站在方块的连接点上,八只羊分布在方块内线段交错的点上,在任何一个线段相连的三点,如中间一点羊站着,两边的两点,一点虎站住,另一点空着,虎就可以越过羊到空点,被越过的羊便意味着让虎吃掉了。如果那个空点不空,虎就不能通行。假如虎站的点射向四周几条线上邻近的两点都被羊站着,虎就被围住了。这种宝根吉日格的“棋盘”划法复杂,但一般都在硬地或平板石上,由游戏双方在游戏前划“棋盘”。游戏一完再不复用。

游戏双方一为虎方,另一为羊方。虎方有两子儿,代表2只虎,羊方有24个不同于虎方的子儿,代表24只羊。羊方先在“棋盘”内放8子儿,虎方走动吃羊方子儿,羊方用子儿堵。24子儿放完可动“棋盘”内的子儿,将两只虎围得无路可走,则羊方获胜,围不住则虎方获胜。

宝根吉日格游戏很适合在放牧中进行。如两个牧民相遇,坐在草地上画个“棋盘”,用草叶或羊粪珠作子儿,游戏一完各奔东西,既方便又有趣。

二、点卜卜儿

点卜卜儿是农牧区都很流行的一种游戏。游戏双方在地面上挖5个一行的两行坑。坑最大如蒙古族喝茶的盅子。每个坑里放进5子儿,子儿多数为小石块或羊粪珠。游戏开始,一方可任选一坑,抓起5子儿从下一个坑逆时针挨坑一子儿一子儿地把手里的子儿放完,前面遇有空坑,就可吃掉相连的下一个坑里的子儿。如吃掉子儿的这一坑前又是空坑,还可连吃下一坑里的子儿,这叫“串卜”。但遇有连着的两个空坑,便要让给游戏的另一方去点。直至坑内的子儿都被吃光为一轮,谁的子儿多谁为胜。如果继续点,胜者每多5子儿,可锁掉对方的一个坑,这叫“锁油房”。被锁的坑,双方都可往其中放子儿,但被锁的一方在一般情况下是不愿往锁着的油房放子儿的,因为那是对方的领地。这样一轮接一轮的“点”,直至一方的5个坑被锁完。

这种游戏是智力活动,孩子们在选定坑,抓子儿前,首先要用排列组合方式进行计算。所以近些年来,城镇的小学生亦尤喜爱。

三、图来和呼(追兔)

游戏方法是双方在图中,各用两只不同的子儿,放在两边直线的两个点上,拿动一子儿轮流走(开始走的一方,不能一步将对方堵死),直到一方的两子儿被另一方的两子儿堵得无路可走为止。则堵方为胜,被堵方为负。

四、萨嘎那达胡

汉语称弹子儿游戏。游戏用的子儿是羊足上跗骨中间的舟状骨。骨子儿的每一面都代表一种动物,如羊、马、牛、驴等。游戏一般用5~10子儿,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撒后弹,另一种是撒后抓。规则是代表同一种动物的两个以上面相对的是抓或弹的对象,相对面的子儿被抓起,或弹动一子儿与相对面的另一子儿相碰,又不动其他子儿的为赢。多得子儿者即为胜。

清朝年间,伊克昭盟召庙里的喇嘛也玩这种游戏,用的子儿是牛足上跗骨中间的舟状骨。

五、蒙古象棋(喜塔勒)

蒙古象棋是蒙古族中通行的棋类,在蒙古族中广为流传。据考证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蒙古族在鄂尔多斯定居后,喜塔勒是广大牧民喜爱的活动之一。摆开棋盘会看到蒙古族固有的生活色彩,雕刻精巧的棋子,驼、马为役畜,车轿为运输工具的游牧生活情景。

喜塔勒玩起来变化无穷,不同层次的胜负就有130余种。所以,男女老幼各有各的层次决胜负。过去,鄂尔多斯的牧民们都赶着牛车下棋,一盘棋能下两三天,近五十年来,喜塔勒在鄂尔多斯蒙古族中玩的人逐渐减少了。目前仅有部分老牧民玩。

喜塔勒共32只棋子儿,双方各16只,王、虎各1只,驼、马、车各2只,兵8只。每只棋子儿都是立体铸造或彩雕而成。银、铜、锡铸就或象牙、木头雕都有,常见的为贵重木材雕刻,模型各异,栩栩如生。棋盘划在纸、木板、皮块或金属板上,由64个小方格组成正方形。棋子儿摆法是1~8横行当中的两格,先由王、虎占据,两旁是驼、马、车依次占据,前行排列8个兵。棋子儿走法:王,每走一次一格,横、直、斜走均可。虎走法同王,但格数不限,战斗力最强。马走“日”字,同中国象棋的马,但不受整脚限制。车,横直走均可,格数不限。兵,每走一次一格,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凡是一方棋子儿威力能达到的格,如有对方的棋子儿占着,一方就可吃掉对方的棋子儿,即进入格内取代对方的棋子儿,当然也可根据战术要求,兵能到达对方前沿不被吃掉,就能变成半能虎或全能虎。

执棋双方以能吃掉对方的王为胜。不能吃掉为和。

进入80年代,伊克昭盟的蒙古棋又趋兴盛,各学校都有教此课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