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蒙古族信仰——蒙古剧《阿拉腾鸿达嘎》

来源: 时间:2018-10-24 16:38浏览量:15381

《阿拉腾鸿达嘎》是杭锦旗乌兰牧骑打造的一部蒙古剧,蒙古剧是我们本土戏剧的典型代表,也是自治区近年来重点推广和扶持的剧种模式。虽然蒙古剧的发展起步较晚,许多戏剧程式化的内容都在研究当中,但它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舞台艺术形式,融说、唱、舞、演于一体,艺术发展潜力巨大。作为一支基层文艺队伍,杭锦旗乌兰牧骑能够在蒙古剧领域进行探索和尝试就已经是一种艺术突破了,且作为参演本次全市文艺团体汇演的唯一一部蒙古剧作品,更应该寄予鼓励。

《阿拉腾鸿达嘎》的剧情构架建立在一则民间传说的基础之上,主创团队经过二度创作赋予了戏剧一个新的思想理念,通过一盏金杯作为戏剧牵引,连起人与自然,并诠释了二者的关系。与其说《阿拉腾鸿达嘎》是一部剧,不如说她是一场哲学思辨:故事的开头,部落们正在祭祀,狼为族人们叼来一个女婴儿,可汗收养了女孩。这是导演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第一次建立,狼是很多蒙古族人所信仰的图腾,也是自然神灵的化身,人类祭祀后,大自然回馈给族人的“礼物”便是女孩,族人们也把女孩选为祭祀传承人,暗示着人类对自然的尊敬与认可。紧接着,部落在一次冬天游牧迁徙的过程中,过河时突遇冰裂,可汗手下的奸臣作祟,为了自己的利益见死不救,抛弃了捡来的女孩和祭祀用的金杯。从此,原本风调雨顺的大地突然变得干涸贫瘠,人们遭受着风沙侵袭和疾病肆虐。这是导演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进一步阐述,人类如果不尊重自然,破坏原本和谐的关系就会遭到自然的惩罚。随着剧情的发展,在冰河上被抛弃的女孩已长大成人,心地善良且拥有金杯的她是大自然的化身,有着祈福求雨的神奇能力。在各种机缘巧合下,遭受干旱困扰的部落可汗与有求雨能力的女孩在多年之后重逢。这样的戏剧编排,也包含了导演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期盼。在重逢之前,增加了奸臣偷金杯却求雨不成、女孩寻金杯再次入宫等戏份,完成了对戏剧剧情的铺垫和推动。最终,以金杯作为牵连,连起可汗和女孩,把整部剧的核心指向了对真、善、美的赞扬,对天、地、自然和谐的期盼。  

《阿拉腾鸿达嘎》演出剧照

该剧的思想性和精神内涵是的高尚的、积极的,同时在主题呈现上也是完整的。全剧并没有运用过多的后现代戏剧元素,而是用民族的、原生态的表现手法把一部原汁原味的蒙古族部落生活态淋漓尽致的呈现了出来。人物设置方面,色彩鲜明:善良朴素的女主角、私欲过重的奸臣、大爱果敢的忠诚,每个人物都活灵活现。音乐方面,用了很多情感贴切的民乐基调,在配器上用了蒙古族常见的民族乐器,而且是现场伴奏,感染力十足。在服装方面,服装的色系没有实现统一。对蒙古族宫廷着装的表达不够准确,应该更华丽、色彩更鲜明。在舞美和灯光方面,舞台呈现比较简易,舞美、道具、灯光的使用达到了修饰和点缀的作用,但是在气氛塑造和烘托情绪上发挥的作用不够明显,没有给戏剧填太多彩,还有很大的包装空间。在舞蹈方面,全剧没有用太多的现代舞手法,但在民族特色的塑造上稍显不足,若能把鄂尔多斯原生态的舞蹈动作随着剧情的发展恰到好处的加入到舞段编排中将会使全剧更具蒙古剧特色。表演方面,各角色的表演基本到位,能够抓住戏份的要点,但戏剧女主角往往是表演的灵魂所在,对女主角的要求也较高,本剧的女主角在“戏”的部分稍显不足,应在戏剧性呈现上进行提升。  

总体而言,《阿拉腾鸿达嘎》选了一个热点剧种,抓住了一个经典题材,塑造了一个积极的主题,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演出。希望主创团队能够整改细节,进行恰当的包装,继续弘扬蒙古剧这种剧种模式以及《阿拉腾鸿达嘎》所承载的戏剧内涵。                 

文/苏亚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