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神奇的家——蒙古包

来源: 时间:2018-05-09 15:59浏览量:2993

蒙古包是草原上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传统民居,蒙古包就是蒙古族牧民的住房,“包”就是“家“”屋”的意思。在内蒙古牧区,用特制的木架搭起,羊毛毡围裹而成,顶部呈天幕状圆形,可通风、采光。

草原上神奇的家——蒙古包

在草原上,随处可见这样一座座蒙古包,独栋的,常为游牧人家自己居住,也有成片的,多为旅游开发供游客居住的宾馆式蒙古包。

蒙古包为圆顶结构,是它的显著特征,但为什么呈圆形设计,有解释说,圆形可以减少大风对建筑物直接作用,风可以顺利地从蒙古包的两旁通过。再大的地震中也不会变形,顶上又不积雨雪,寒气不易侵入,是非常安全的住所。而且这样可利用面积最大,承受力最强,即使连续几天几夜的大雨,下得房倒屋塌,它却能安然无恙。

草原上神奇的家——蒙古包

包顶通常用一层或二层乃至多层毛毡或帆布复盖,最后用一块矩形毛毡把陶敖复盖以过夜或防雨雪。将哈那和乌乃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然后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拆卸时将哈那折叠成束,又能当牛、马车的车板。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双轮牛车就可以运走,两三小时就能搭盖起来。

草原上神奇的家——蒙古包

早期的蒙古包有两种,一种是载于车上可以移动的蒙古包,另一种是能够拆卸、直接搭在草地上的蒙古包。 可无论哪种蒙古包,外观大体一致,圆顶留有天窗,有一道进屋的门,四周用毛毡围成,小的包室内有一扇窗,大的会多一些。

草原上神奇的家——蒙古包

对于远离草原的人来说,大多数人都希望有生能感受一次住蒙古包里的神秘,作为内蒙古人大部分人都住过蒙古包,一般我们去住的是景区的蒙古包,标间,室内空间比较狭小,除了两张床一把椅子和一个茶几,室内再放不下什么东西,好在还有个独立的卫生间,能不能习惯还是因人而异。

草原上神奇的家——蒙古包

蓝天白云下的蒙古包,非常漂亮,于牧民们来说,那仅是个供他们遮风挡雨的房子,能睡觉,能做饭,御寒,就足矣。

草原上神奇的家——蒙古包

其实,牧民们自己住的蒙古包和供游客住的,内部差距很大。

普通的蒙古包,高约十尺至十五尺之间。包的周围用柳条交叉编成五尺高、七尺长的菱形网眼的内壁,蒙古语把它叫作“哈那”。蒙古包的大小,主要根据主人的经济状况和地位而定。

草原上神奇的家——蒙古包

普通小包只有四扇“哈那”,适于游牧,通称四合包。大包可达十二扇“哈那”。包顶是用七尺左右的木棍,绑在包的顶部交叉架上,成为伞形支架。包顶和侧壁都复以羊毛毡。包顶有天窗。包门向南或东南。

草原上神奇的家——蒙古包

牧民们的包完全是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他们没有床,只是在地上铺上厚厚的地毯,四周挂上镜框和招贴画,屋子中间有个可烧火做饭的锅灶,吃饭时在地毯上放上一张桌子,一侧堆满生活日用品,甚至没有一个橱柜,因为这只是他们临时的家。

草原上神奇的家——蒙古包

一个蒙古包一般只供一夫一妻及其子女居住。新婚夫妇要建新包,有的是新娘父母陪送。家庭经济条件好的或眷属多的,一家有几个蒙古包。但凡有两个以上蒙古包的家庭,都是长者居最西侧的蒙古包。

草原上神奇的家——蒙古包

寒冬来临,每天清晨,女人都会在蒙古包内熬一锅香喷喷的奶茶供全家人暖身或招待贵客。

草原上神奇的家——蒙古包

在蒙古包内进门的正前房墙上,他们悬挂的照片,一定是他们奉为神一样崇拜的成吉思汗像。

草原上神奇的家——蒙古包

蒙古包自匈奴时代起就已经出现,一直沿用至今,这是游牧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已伴随着他们走过了漫长的年代。如今的大多数蒙古族牧民,不再过漂泊不定的游牧生活,已经搬进砖瓦房或楼房里定居,但蒙古包依然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民居。

草原上神奇的家——蒙古包

蒙古族放牧都是连家一起走的。所以蒙古语有一个习惯的说法,把“家园”称为---格日特日格(家车)。草原上的民族智慧,让我们感慨,让我们赞叹。

草原上神奇的家——蒙古包就是最好的体现。

来源:成吉思汗陵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