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伊金霍洛旗全域旅游扬帆起航

来源:伊金霍洛报 时间:2018-06-04 17:13浏览量:5404

伊金霍洛,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长眠的圣地,800年常明不熄的酥油灯造就了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让这里的工业经济闻名遐迩;悠远绵长的文化资源,让这里的人文历史蜚声海外;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让这里的蒙元文化大放异彩……如今,伊金霍洛旗依托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正在全域旅游的大潮中挂帆起航。

1527667953693467e836b92.jpg

伊金霍洛旗煤炭资源富集,煤炭储量和多个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矿井的投产与开采,极大地拉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世界第一个煤直接液化项目——神华煤液化项目的建设开创了伊金霍洛旗煤炭产业向现代化发展的里程碑,成就了伊金霍洛旗经济腾飞的梦想。如今,这座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换挡期的地区如何在新常态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摆脱工业经济的“路径依赖”,是伊金霍洛旗寻求转型新突破的一道坎儿!从哪里突破?旅游,这个一听就让伊金霍洛人眼睛“放光”的产业,以亮丽的暖色调走进人们的视野。

目前,伊金霍洛旗拥有世界级旅游景区成吉思汗陵;有国内最大的以蒙元文化为主题的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全力打造鄂尔多斯影视文化产业试验区和全境影视基地;拥有国内首家游牧文化活态博物馆苏泊罕大草原;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尔多斯婚礼实景演出享誉区内外;有北方城市罕有的红海子湿地景区和距今4000年的朱开沟文化遗址及2000多年的战国秦长城遗址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先后荣膺“中国优秀文化旅游名县”、“中国优秀民族特色旅游县”等称号。

“十二五”期间,伊金霍洛旗累计接待游客1014万人次,同比增长49%;实现旅游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151%。截至2016年8月,全旗旅游接待人数226.5万人次,同比增长24.5%,旅游综合性收入达22.7亿元,同比增长28.6%。全旗注册旅游相关产业的企业较2014年增加了350%,较2015年同期增加了150%。

精准决策定航标

大自然的厚爱和历史文化的眷顾,赋予了伊金霍洛旗绚丽多姿的旅游资源。面对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要求和城乡一体发展的新趋势,伊金霍洛旗旗委政府果断提出——全面实施“旅游兴旗”发展战略,加快构筑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伊金霍洛旗坚持“跳出伊旗看伊旗”,主动站在全球、全国、全自治区的旅游大格局中审视伊金霍洛旗旅游的发展定位,不断提升规划视野,通过实施“伊旗旅游人才智囊团计划”,引进了旅游界知名人士担任旅游产业发展顾问,编制了《伊金霍洛旗旅游十三五规划》、《伊金霍洛旗旅游顶层设计及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规划,使旅游规划具有较强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想让“全域旅游”全面发力,成为聚人气、汇财气的“招财猫”,各种保障措施自然必不可少。

伊金霍洛旗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充分释放旅游发展活力,推进旅游产业和谐发展。成立了由市委常委、旗委书记担任主任的高规格“文化旅游产业委员会”;在全区率先建立旅游综合执法+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分局的“1+3”综合执法模式,确保旅游市场平稳健康运行;成立旅游投资公司,将部分国有景区划归旅投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与现有景区景点形成强大的旅游合力;制定出台了《伊金霍洛旗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旗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和2000万元旅游引导资金,引导旅游产业科学发展。通过出台《伊金霍洛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纳一批发展前景好的、有创新性的、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类项目或企业,并根据规模大小、行业类别等进行划分,相应地放入众创空间或企业总部基地。政策措施的制定为伊金霍洛旗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契机。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发展的平台有多大,旅游业的空间就有多大。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营销的力量决定一座城市的活力与未来。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城市品牌,不但要有好的“家底”,还要敢吆喝、会吆喝,进行大手笔的旅游营销。伊金霍洛旗通过精准营销、形象推广、平面媒体、新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全方位宣传。制作的旅游形象宣传片《天骄圣地·伊金霍洛》在全国40多家网络媒体、200多家主流论坛发布,点击播放量突破3676万人次,伊金霍洛旗摆脱了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全年计划举办37项节庆活动,随着查干苏勒德大祭、旅游经理人年会、5·19中国旅游日、“骄傲的色彩·美在蒙古源流”、伊金霍洛首届“东联杯”文创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暨旅游购物狂欢节、鄂尔多斯乡村旅游节暨伊金霍洛乡村旅游季、2016年鄂尔多斯国际驭马文化节等节庆活动的轮番上演,助力伊金霍洛全域旅游再次升温,引爆了天骄圣地旅游新热潮。“伊金霍洛号”“旅游专列”的开通,为伊金霍洛旗带来了大量游客,同时,也掀起了伊金霍洛旅游营销热。

旅游营销从单打独斗到借力发展,从漫天撒网到精准突破,伊金霍洛旗迈出了旅游营销模式创新求变的新步伐。

精准的决策为伊金霍洛旗在全域旅游的大潮中扬帆远航,确定了航标,清晰地描绘出了“全域旅游”的航行路线。

乡村旅游续新航

按照发展旅游的标准提升城镇品位、建设美丽乡村,引导更多群众投身旅游、参与旅游,融入“全域旅游”发展大棋盘,是集聚人气、商气、才气的重要路径。

随着全域旅游的深入推进,伊金霍洛旗立足资源禀赋,借助“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完善乡村旅游在“全域旅游”发展中以点带面的聚力作用,经过对8个特色乡村整体旅游模块化建设,使原本沉寂的村落与自然风光变成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让乡村民风、民俗、民情成为乡村旅游最好的支点,点缀伊金霍洛旗全域旅游发展画卷。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实现乡村旅游的提档升级,伊金霍洛旗委托北京巅峰智业集团对全旗6个村8个重点区域分别编制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标识标牌设计》以及《乡村旅游厕所规划》,做到了一村一风格,一村一特色,高起点谋划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惠及民生,是伊金霍洛旗旅游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伊金霍洛旗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模式,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旅游富民扶贫工程的突破口,提出用好山好水做名片,用吃喝玩乐等旅游服务敲开农牧民致富门,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正转化成扶贫富民的新动力。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等农村牧区三项重点工作,伊金霍洛旗通过打造发展乡村旅游节品牌、农庄牧场、土地认养、庭院经济、民宿经济等乡村旅游新业态,鼓励引导农牧民吃上“乡村旅游饭”,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全域旅游带来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截至目前,全旗6个村8个点乡村旅游格局基本形成,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家,大型农牧庄园8家,农牧家乐160户,其中自治区4星级农牧家乐2家,3星级农牧家乐1家,市级农牧家乐典型示范户10家。直接从业人员达1500人,间接就业人数达5000余人。2016年上半年全旗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6.5万人次,实现收入2346万元。

一步步走来,伊金霍洛旗乡村旅游从盆景变风景,化苗圃为森林,呈现出神形兼备、丰盈充实的全域旅游格局。乡村旅游裂变出了强大的经济能量,让全域旅游有了新航道。产业融合扩航图

景城融合、产业融合是做大做强全域旅游蛋糕的必然抉择。伊金霍洛旗打破了旅游产业“单个跳舞”的格局,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工程,发展“旅游+”模式,促进产业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文化联姻旅游做大、农牧业围绕旅游提升、工业支撑旅游做强、康养产业依托旅游做精、体育融入旅游做旺、会展融合旅游延伸、科技服务旅游最靓、地产联盟旅游做活”的良性循环,加快旅游业在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的促进作用;全面实践“互联网+”思维,构建全旗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网络,鼓励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支付业务。

与此同时,伊金霍洛旗立足现有基础,充分挖掘当地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开拓创新,打造适合市场化规律的旅游产品。做长做宽产业链条,大力实施“旅游+”“互联网+”等发展模式,积极培育“文、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新要素相关的新业态和新产品,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动旅游产业链条向纵深拓展,大力发展旅游商品,提升旅游购物比重。如今,在伊金霍洛旗,多业共生、众业共进的旅游发展格局正加快实现。

细节决定成败。为了使旅游业更精细,更完善,更具竞争力,伊金霍洛旗针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配套服务提升也下了一番苦工。

在旅游品牌建设方面,上半年,伊金霍洛旗景区累计投资1.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巩固完善现有的A级景区,年内创建1家4A级景区和2家3A级景区。今年我旗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73座,其中42座建成并投入使用,31座正在建设。

让游客喜欢上伊金霍洛旗可以有N个理由,可以是风光旖旎的自然资源,可以是令人陶醉的绿色生态,可以是独具特色的蒙元文化,可以是红海子湿地公园上栖息飞翔的水鸟,也可以是乡村“农家乐”中美味的野菜……

随着自驾车旅游、影视拍摄、节庆会展、避暑度假、健康养生等新兴旅游业态的不断开发,伊金霍洛旗配合推出了房车营地、自驾车营地、帐篷营地、土地认养、矿井体验旅游、矿坑探险探秘等特色旅游项目,一座北方“四季旅游”城市正向人们阔步走来。

城乡统筹发展,产业融合共生,构筑起开放式的旅游空间,让伊金霍洛旗的山水、生态、文化、历史产生“蝶变效应”,让伊金霍洛旗旅游航图更清晰、更广阔。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在全面实施“旅游兴旗”发展战略的嘹亮号角中,伊金霍洛旗全域旅游发展的巨轮,风帆正劲,乘风破浪,正向着新的目标行进。(周艳梅)

来源:伊金霍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