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史 | 唐代六胡州在鄂尔多斯高原的兴起

来源: 时间:2018-06-01 15:00浏览量:4479

鄂尔多斯博物馆  甄自明

公元650年,唐高宗擒获在金山之北建立牙帐的东突厥别部酋长车鼻可汗,至此,东突厥“尽为封疆之臣”。657年经唐高宗数次派兵征讨后,彻底平定了西突厥叛乱,“尽收其所居之地,西域悉平”。

微信图片_20180601145926.jpg 

▲查干巴拉嘎苏古城北墙墙体夯层

唐高宗设置六胡州

公元679年,唐高宗在今鄂尔多斯南部设置了夏、宥、盐、灵、丰、胜等州,还设立了总管府、都督府和节度使,对归附入居的少数民族实行羁縻府州政策。“六胡州”是唐朝为安置突厥降户,主要是昭武九姓的粟特人,在灵州、夏州之间设置的鲁州、丽州、含州、塞州、依州、契州等的总称。粟特人是原居于中亚的古代民族,是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商业民族,主要由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戍地、史共9个城邦组成国家,每个城邦的居民都以国为姓,所以习惯上称粟特人为昭武九姓。突厥兴起后,由于突厥对粟特地区的占领,粟特人大量进入突厥部落,因而唐初为安置突厥降户,在鄂尔多斯地区所设立的“六胡州”中,其主要居民就是粟特人。1

微信图片_20180601145928.jpg 

▲巴郎庙古城(丽州)南墙

六胡州在鄂尔多斯高原的分布

一般认为,“六胡州”中鲁州、丽州、塞州的治城分别为今鄂托克前旗的查干巴拉古城、巴郎庙古城、呼和淖尔古城,含州、依州、契州的治城分别为今鄂托克旗的哈达图古城、敖伦淖尔古城及今乌审旗呼和淖尔古城。兰池都督府治城为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的巴格陶利古城。2

微信图片_20180601145930.jpg

▲巴郎庙古城(丽州)夯层 

六胡州的重大历史价值

“六胡州”属于羁縻府州的性质,粟特人在这里保持了较为巩固的部落组织,并未完成部落民向唐之编民的转变。“六胡州”所在之地属半农半牧地带,既是多民族错居杂处而交融频繁地域,又是唐朝的边疆战略要地。“六胡州”的置废变迁,是唐前期关内道北部,乃至整个北方边疆军政形势起伏变化历程之缩影。几十年来,对鄂尔多斯高原唐代六胡州的学术研究成为我国历史学界、考古学界的热点和焦点。

微信图片_20180601145932.jpg 

▲粟特人经商场景复原图

 

注释:

1. 张占霖主编:《鄂尔多斯文化·文物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

2. 高毅、王志浩、杨泽蒙:《鄂尔多斯史海钩沉》,文物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

源:鄂尔多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