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民间舞蹈
民间舞的种类(一)
鄂尔多斯是闻名遐迩的歌海舞乡。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舞蹈,与这里的鄂尔多斯民歌相互呼应、相互融合,使鄂尔多斯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举世瞩目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鄂尔多斯是一块引人注目的古老土地。这里具有悠久神秘的历史、灿烂神奇的文化。这块古老的土地一直是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孕育了举世闻名的游牧文化和草原文化。这里具有以鄂尔多斯(河套)人发源地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文化,以朱开沟鄂尔多斯青铜器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文化,以漫瀚调为代表的蒙汉民族和谐文化,最引人注目的是成吉思汗祭祀文化为代表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文化。
成吉思汗时期,鄂尔多斯成为蒙古大军的营地,因而成吉思汗文化在这里扎下了根。后来,这里是守护成吉思汗宫殿的鄂尔多斯部的故乡,成为以蒙古族原始宫廷文化、祭祀文化和民俗礼仪文化为特点的蒙古族传统文化聚集的地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文化。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舞蹈,大体可划分为宫廷舞蹈、祭祀舞蹈、礼俗舞蹈、节庆舞蹈和宗教舞蹈等几种类型。
宫廷舞蹈是鄂尔多斯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鄂尔多斯蒙古族这一特殊群体有着密切的关系。鄂尔多斯这个名称,来源于成吉思汗宫帐“鄂尔多”(斡耳朵,蒙古语,意为“宫殿、宫帐”),鄂尔多的复数为“鄂尔多斯”,是诸多的宫殿之意。守护诸多宫殿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俗称鄂尔多斯部。鄂尔多斯部不是蒙古历史上出现的诸多氏族部落之意,而是因职业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群体。他们是从大蒙古国各万户、千户中选派出的、对成吉思汗最忠诚的人员组成的宫廷护卫精锐军。成吉思汗几位夫人去世以后,这些人仍然继续在这里为主人的宫帐服务,担负守护和祭祀灵帐的重任。几百年来,这支卫队的后裔世世代代继承着祖先的职业,一直聚集在成吉思汗宫帐周围,形成了守护诸多宫殿的部落,即鄂尔多斯部。
成吉思汗时期,鄂尔多斯部落众人的祖先居住在蒙古高原成吉思汗宫廷周围。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攻打西夏的部分鄂尔多斯蒙古族为守护成吉思汗祭灵宫帐,留在了宝日陶亥(河套地区)。15世纪中叶,鄂尔多斯部带着成吉思汗四大鄂尔多,进入黄河宝日陶亥地区定居。16世纪初,成吉思汗后裔巴图蒙克达延汗控制了蒙古诸部,将蒙古诸部重新划分为六个万户,鄂尔多斯万户为右翼三万户之一。巴图蒙克达延汗将三儿子巴尔斯博罗特派至鄂尔多斯任右翼三万户济农。从此,成吉思汗家族后裔统领鄂尔多斯,为蒙古民族宫廷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基础。
鄂尔多斯蒙古族传承的宫廷舞在成吉思汗时期就已形成。《蒙鞑备录》一书中讲到成吉思汗时期蒙古族歌舞时这样记载道:“国王(木华黎)出师,亦以女乐随行,率十七八美女,极慧黠,多以十四弦等弹大宫乐等曲,拍手为节,甚低,其舞甚异”。可见,那时宫廷舞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高度。鄂尔多斯蒙古族传承的《顶碗舞》、《盅子舞》等舞蹈就保留着鲜明的蒙古族宫廷舞的风格特点。
来源:鄂尔多斯市群众艺术馆
Copyright ©2018-2022 ordoswh.cn 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 蒙ICP备0900309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