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 | 鄂托克前旗的“马文化”

来源: 时间:2018-05-28 09:42浏览量:5357

“马文化”

微信图片_20180528093551.jpg

蒙古族被称之为“马背上的民族”。马在蒙古族的生产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蒙古族自形成之日起就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马是他们日常的交通工具,马可以为他们提供生活饮食,赛马是那达慕大会上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赛事,马更是当年成吉思汗征服欧亚大陆的法宝之一……由此可见,蒙古族是离不开马的。

旅游业发展的灵魂

微信图片_20180528093554.jpg 

今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马在蒙古族生产生活的作用虽不及以前,但是蒙古族依旧保持着饲养马的习惯,因为他们与马已结下了深厚情感。鄂托克前旗作为蒙古族聚居地区,是蒙古族传统文化保留较为完整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鄂托克前旗正是凭借着民族文化保留较为完整的优势,利用丰富、独特的民族旅游资源将鄂前旗打造成为蒙、陕、宁周边地区的旅游热点地区。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对游客最具吸引力的就与马有关,马文化、骑马、赛马、马术表演等是蒙古族文化、习俗的灵魂,是鄂前旗旅游业发展的灵魂。

环保的交通工具

微信图片_20180528093556.jpg 

马是鄂前旗发展观光旅游不可缺少的内容。草原上发展观光旅游,美丽的草原上有洁白的羊群,闲散的牛群,奔驰的骏马……,在这美丽的风景中马是不可缺少的。此外,马是草原上重要的交通工具,虽然今天草原上的牧民已有了更便捷的交通工具,但是在提倡生态环保的今天,马应该是最环保的交通工具。只有骑在马背上才能悠然自得的欣赏草原上的美景,只有骑着马才能走到草原的深处,去体会草原带给你的寂静、广袤。

了解、体验蒙古族生活

微信图片_20180528093558.jpg

游客通过马可以了解、体验蒙古族生活。蒙古族的生活离不开马,在古代马是较为先进的交通工具,蒙古族骑着马牧羊,用马拉着车运输货物。同时,马可以为蒙古族提供丰富的饮食,清凉解曙的马奶酒,营养极高又可治病的马奶。因此,鄂前旗旅游的发展,要想让来到草原上的游客了解蒙古族曾经的生产、生活方式,体验别具特色的蒙古族生活,就要通过马。

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

微信图片_20180528093600.jpg

马是游客在草原上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不到长城非好汉,来到草原上不骑马就是一种遗憾。游客来到草原上,一项重要的活动项目就是骑马,通过骑马可以解除疲劳,忘掉城市中轰鸣的马达声。游客特别希望在草原上看到赛马、 表演,奔驰的骏马、精彩的表演让游客新潮澎湃,都跃跃欲试,想跨到马背上一显身手。此外,悠扬的马头琴声,轻快的蒙古族舞蹈动作都与马分不开。鄂前旗旅游业的发展,就要迎合游客的这种心理,在景区(点)游客可以骑马,可以欣赏到精彩的表演,特别是在重大节庆活动时更不能缺少这些活动项目。

提升旅游业文化内涵

微信图片_20180528093602.jpg

马文化是提升鄂前旗旅游业文化内涵的重要内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随着旅游消费市场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游客对文化的需求比重随之增加,希望在旅游的过程中了解当地的文化。鄂前旗深厚的蒙古族文化就与马不可分割,历史悠久的阿勒格苏勒德祭祀、大沙头的形成、成吉思汗的金马桩都与马有关。八骏马是传说中的神马,鄂前旗已找到了八骏马,这使鄂前旗显得更加神奇。而且成吉思汗的军事文化中马占有重要一席,鄂前旗的大汗行宫就是以蒙古族的军事文化为主,打造“跨马湾弓、黄金蒙古”的形象。因此,鄂前旗要想提升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必须以马文化为重要内容,以马文化为重要突破点。

国际赛马场

微信图片_20180528093603.jpg

鄂托克前旗的马文化产业投资7000万集蒙古族文化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国际性赛马场,跑道周长2500m,里圈2000m看台坐南朝北,长270余米,可容纳3800人观看表演。

弘扬马文化

微信图片_20180528093605.jpg

目前,鄂托克前旗为了发展旅游业,各旅游景区都拥有自己的马队,专供游客乘骑,为游客进行表演。有的牧民也将自己饲养的马匹用于旅游业的发展,而且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上海庙镇牧民苏雅拉图有十几匹马,每年可获得十几万元的纯收入。同时,鄂前旗成立了马文化协会,有100多匹马,在重大节庆活动、那达慕大会等活动中参赛,有时也赴外地进行比赛。根据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到2015年需要的马匹数量在300匹左右。未来几年,马文化对鄂前旗旅游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拉动作用,通过弘扬马文化将会提升鄂前旗旅游业的档次和水平。

 


源:鄂托克前旗文化旅游广电局

文/蔡蓉

责任编辑/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