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鄂托克前旗旅游发展新动能

来源: 时间:2018-05-22 09:11浏览量:4213

鄂托克前旗作为党的民族工作试验区和探索民族区域自治之路的重要起点,在抗日战争时期,鄂前旗各族儿女为中国革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延安民院教室的灯火、蒙汉支队的足迹、王震井的故事,都在鄂前旗这片神奇的土地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为鄂前旗红色旅游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近年来,鄂前旗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抢抓机遇,大力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微信图片_20180522091558.jpg 

近年来,鄂前旗立足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构建起了以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和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中心的三段地革命历史纪念馆、王震井纪念园、城川红色国际秘密交通战陈列馆、阳早寒春三边牧场陈列馆和滴哨沟战场纪念园为一体的红色培训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初具规模。2017年7月建成投用以来,完成主体班86期、5063人次的教育培训工作,接待来自北京、广西、宁夏、陕西、内蒙古等7个省区市的游客13.51万人次,实现红色旅游收入2.702亿元,鄂托克前旗红色旅游发展优势明显、势头强劲。

微信图片_20180522091601.jpg 

(一)统一思想,深化红色旅游发展的认识。近年来,随着旅游业蓬勃兴起,鄂前旗依托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将红色文化旅游与草原文化相结合,连点组面,全力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特别是将延安民院城川纪念馆作为全旗红色旅游开发的重中之重。制定了《鄂托克前旗红色培训教育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完成了红色培训教育基地建设规划,为红色培训教育基地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和科学指导。

微信图片_20180522091604.jpg  

(二)精心打造,构建丰富多彩的培训体系。参照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学模式,结合我旗红色教学资源优势,通过搭建红色课堂、开展红色体验、组织红色活动、倾听红色经历、参观红色基地等方式,不断完善红色专题培训体系;以多项专题课程的设置,不断丰富民族革命精神专题培训内容;创新设置了现场教学、实景演出、情景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实地红色演练等具有红色培训特色的课程,把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微信图片_20180522091607.jpg 

(三)科学规划,提升红色旅游展览的质量。积极与国家、自治区、市级和延安等其他地区沟通对接红色培训教育基地展陈大纲的编制,确保展览的准确性、客观性、公正性、权威性。不断丰富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和其他红色培训教育基地革命文物和档案资料,完善展览内容,提升展陈展览质量。

微信图片_20180522091609.jpg 

(四)做强品牌,提升红色旅游竞争力。结合旅游资源全域组团开发,积极促进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及自然风光融合衔接。以红色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为双引擎,积极拓展“旅游+”发展新模式,推动文化旅游产品由传统观光向休闲度假旅游和文化体验传承转型升级,构建有内涵、多层次、高品质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微信图片_20180522091611.jpg 

(五)精准营销,在旅游宣传上实现突破。针对红色学习旅游的客源市场和受众人群进行精准分析。做好各大红色旅游节点氛围营造的同时,采取重点网站重点攻、搭建平台时时传的方式,综合利用旗内外各大电视台、报纸、网络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等多种宣传手段进行密集营销,特别是在各级党媒、官方媒体上,推出了一系列红色旅游专题报道。

微信图片_20180522091614.jpg 

(六)优化线路,实现红色旅游景区(点)“串点成线”。2017年推出精品一日游、深度五日游等12条红色研学旅游线路,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体验红色之旅,重温光辉历程。

微信图片_20180522091617.jpg 



源:鄂托克前旗文化旅游广电局

文:乌兰

编辑:高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