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上的美丽·大美鄂尔多斯传说

来源: 时间:2018-05-09 15:57浏览量:4116

起跑线上的美丽·大美鄂尔多斯传说0.png

鄂尔多斯地区历史上有过许多不同的名称。鄂尔多斯地处黄河南岸,因此,人们 称之为“河南地”;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还水,南与古长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鄂尔多斯与山西隔河相望,一在河西,一在河东,因此,又被称作“河西”;鄂尔多斯曾是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地方,前后有土方、鬼方、羌方·龙方、熏育、白狄、赤狄、义渠、楼烦、林胡等游牧部落,因此被称“胡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出兵攻打胡的,占据了鄂尔多斯地区,从内地移民,开荒种地,使鄂尔多斯很快富庶起来,可以与秦中原媲美,因此,有“新秦中”的美称;成吉思汗死后,元朝统治者规定了缜密的祭祀成吉思汗“八白室”的活动,把成吉思汗用过的物品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由一批专门的护陵人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十五世纪中叶,鄂尔多斯部落随着成吉思汗的八白室进入鄂尔多斯地区,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的蒙古人按时祭奠成吉思汗陵,一直没有离开此地。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鄂尔多斯是蒙语译音,汉语的意思是“很多的宫殿”,十七世纪中叶,清王朝加强了对蒙古各部的统治,推行“蒙旗制度”,把鄂尔多斯地区划分为六个旗,左翼前、中后三个旗,右翼前、中、后三个旗,六个旗作为一个盟,叫做伊克昭盟,“伊克昭盟”是蒙语,汉意是大庙的意思。从此,伊克昭盟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2001年2月撤盟设立鄂尔多斯市】。

起跑线上的美丽·大美鄂尔多斯传说3035.png

在这片丰饶水美的土地上,成吉思汗的子孙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动人美丽的传说;

成陵传说

有一年(1226年),成吉思汗率领他的九万“蒙古方阵”在前进。九足黑纛(军旗)在军前猎猎飘动,乌金的矛形旗顶在闪闪发亮。八十面牛皮鼓与九方铁骑的路声汇合在起,使山峰震颤,河水翻花,在大地上踩出了九条大道。

起跑线上的美丽·大美鄂尔多斯传说3193.png

(蒙古铁骑)

一天,大军开到了鄂尔多斯的浩特格尔。这地方花草鲜艳,树梢聚拢,土质赛金,石块如卵。天显得格外蓝,云显得格外白,风带有香气,尘土就是花瓣。成吉思汗被这迷人的景致所陶醉,于是收住了镂金的马缰。九万方阵停止了蹄步,八十面军鼓也戛然失声,只有九足黑纛还飘在中心帐上(设有蒙占包的四轮巨型木车)。成吉思汗是一位马上英雄,他从来不曾掉转马头。这美丽的风景,使他忘了一切,调转马头在浩特格尔绕了一周。成吉思汗在战时是忌酒的,但此时此景,他已经醉了,醉了,醉得很厉害,眼里映进了浩特格尔的全景。望着,望着,手里的银柄蟒鞭在朦胧的梦幻中落在地上。他看见,银柄蟒鞭变成了一条金龙,静静地卧着,四周闪闪发光。

成吉思汗的近卫侍从,见到圣主在马背上呆呆地发愣,伸手欲拣失落的马鞭。圣主挥手传谕道:

“此地非凡,土黄如金,水清如翠,牧草流油,马壮羊肥;此地可头枕黄河,身卧高原,手握天柄,眼望苍天,恰是葬身之地。”

于是,成吉思汗在马背上吟诗一首:

太平之时---

应在这里设立金帐;

故去以后---

应在这里世代安葬。

瞬间,九万方阵,传遍了圣主的箴言,都认为:为圣主建立敖包的时候到了。于是,九万人每人拣来一块石头,在鞭子上堆起了九万块石头的敖包。这个敖包,就叫阿拉腾甘迪尔敖包:把这个地方叫做伊金霍洛(汉译为圣主的庄园)。临走时,九万人跪在马鞍上,向伊金覆洛做了祈祷,成吉思汗才调转马头,大军又在向西进发。

起跑线上的美丽·大美鄂尔多斯传说3818.png

(成陵敖包)

转眼,一年过去了。成吉思汗到了六盘山下的朵儿篾该城(即灵洲)。在一次大型围猎中,突然一群野马从阿儿不合地方飞起,从头上越过,使成吉思汗坐骑赤兔马(即红沙马)受惊,64岁的成吉思汗跌下马背,摔伤坐骨。不久(1227年8月18日)就死在清水县的行宫中。

俗话说:鸟恋窝巢,人恋故土。按照圣主的遗嘱,灵柩还是先到中都,再去北方。灵车的轮子随着日月转呀,轱辘轱辘地转,不知转了多少天,才到了失落银鞭的伊金霍洛,九万块石头堆起的阿拉腾甘迪尔敖包,像高山一样挡住了去路,灵车戛然停止了,也像大山一样,一动也不动。七匹马的灵车,加了七匹,灵车只转了6圈就牵不动了;再加了七匹,又转了5圈;再加七匹,又转了4圈:再加七匹,只转3圈:再加七匹,只转2圈;再加七匹,转了1圈就不动了。这时,祭灵总官请出丧仪官,用祝词请灵。

丧仪官祝道:

你迷恋的是北方故土,

九色四夷;

你见到的

是部落归顺,

民族统一。

哪有清泉,

哪有草地;

哪有朋友,

哪有友谊。

安心走罢,

莫要迟疑。

遣嘱如山,

世代铭记......

当丧仪官念到14句祝词的时候,灵车开动了;丧仪官又念了14句,灵车才走得平稳。祭灵总官知道,圣主的英灵已经居住在伊金霍洛。于是,上谏给随灵的四子拖雷:圣主虽然遗言葬于故土,但英灵所居仍是此地。对此,有何表示?拖雷听到后,立刻传谕近身侍卫,指派达尔扈特五百户,作为终身传世的陵丁。除一架金鞍一把宝剑留作遗物外,还把跟随圣主统南北部落几十年的乌金“苏鲁锭”(矛形旗顶)留在伊金霍洛,象征着主魂。从此,伊金霍洛的传说,象苏鲁锭一样, 随着四季的寒暑变化而闪着不同的光泽,一直流传到今天。

注释:①指操九种方言的四方众部落而言

(青格乐巴雅尔讲述苏赫巴鲁整理 伊都贺 希格包树海译)

苏鲁锭传说

据说,成吉思汗的金帐(大斡尔多)常年架在四轮的巨型木车上。夜里,套上三九二十七头牤牛,走起来非常平稳:白天,四九三十六匹骟马,跑起来特别轻快。车上插着一杆黑色的军旗,也叫黑旄大纛。长矛形的乌金旗顶,随着四季寒暑的变化,闪着红、黄,蓝、白、黑的光泽。这枚长矛形的乌金旗顶,就叫苏鲁锭。七百多年来,它一直保存在鄂尔多斯的伊金霍洛;今天,它以国宝的价值,展在成吉思汗陵的后殿祭桌之前。

关于苏鲁锭,伊金霍洛流传着许多美妙的传说,白音孟和、生布勒讲述的只是其中一个:

相传,在成纪元年(1206年)的时候,成吉思汗吃过一次败仗后,对10万巴特鲁将上进行过一次“军心似铁”的讲演。

成吉思汗说:“心应当铁,骨应当炭,胸应当炉,血应当汗……”

演说一直到天黑,说出了星星,讲出了月亮。当他反复说到“军心似铁,感召日月”的时候,只见一颗巨星划者道彩虹落在半空,又闪着火花,放着光彩停在一人之高。成吉思汗传令侍从从快快取来,看个究竟。侍从站在马背上去取,因为过于炽热。不能伸手,更不敢睁眼,只好失望地跳下马背。

成吉思汗想:这东西似星非星,似矛非矛,倒象颗万众之心,在散热,在发光。心想,我一定把它取来。遂又命令他的左右中三军将领代他取之。并说:“谁能为我取来,可以给他一半汗位。”可是,左军将领双膝跪下,手托苍天想用心去换,结果这带着光轮的东西又升上半空。成吉思汗急得一再搓手。又令右军将领去取,右军将领合十祈祷,又手托心胸,表示虔诚,结果光轮还是不降下来。无奈之下,成吉思汗又令中军将领去取。中军将领口含宝剑,酒洗双手,含泪相求,以死表示心诚,结果连光轮也不见了。成吉思汗急得一再跺脚,汗也冒出来了。

这时,成吉思汗忽然心里一亮,看来,靠部下是得不到这颗星的。于是,他亲手解开红沙马的肚带,卸下雕花的金鞍铺在地上,顺手把金冠挟在腋下,把玉带搭在肩上,跪在马鞍上祈祷,并祝词道:

不该借他人之手,

捞取日月;

不该食他人之心,

自补骨血.......

成吉思汗是这般的虔诚,合十祈祷着。闪光的星星终于回来了,并落在他的手中。成吉思汗一看,原来是金光闪闪的苏鲁锭。于是,10万将士为之欢呼击掌,10万骏骑为之摇鬃长鸣。

起跑线上的美丽·大美鄂尔多斯传说5475.png

(手持苏鲁锭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说:“这就是万众之心,胜利的旗帜。”

从那以后,这枚苏鲁锭就做了成吉思汗军旗的旗顶,一直保存到现在。它的传说,像骏马插上了翅膀,飞遍了蒙古族居住的地方。起跑线上的美丽·大美鄂尔多斯传说5583.png

(手持苏鲁锭的成吉思汗雕像)

(白音孟和  生布勒讲述 苏赫巴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