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贝,蒙古语,意为平安、吉祥。恩格贝,每当我想起、听到、写到这三个字时,我的心中便有一种悲壮与喜悦同在的心情所充斥着。恩格贝,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1
恩格贝,地处鄂尔多斯北部一望无际的库布其大漠中段。历史上,恩格贝曾绿草如茵,牲畜成群,召庙香火缭绕,是人类世代生息的地方。人类掠夺性的开垦、过牧,加上自然、战争和其他因素,生态环境的破坏,使恩格贝逐渐地被夷为荒无人烟的沙海。
初到恩格贝,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公司的一批志愿者在恩格贝三十万亩的荒漠上开始了植树造林、治理沙漠的浩大工程。随着造林治沙、引洪澄地的进行,恩格贝的举动不仅吸引着国内的治沙志愿者,也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一些来自日本岛国的志愿者慕名来到恩格贝,参与造福人类的治沙活动。初到恩格贝,在共青团伊克昭盟委员会从事青年工作的我就是陪同日本青年志愿者到恩格贝参加植树活动。
从当时的伊克昭盟盟府所在地东胜到恩格贝,不足150公里的路程,路况极差,坐北京212吉普车要颠簸六七个小时才能到达。那时的恩格贝,荒漠连天。望不到边际的大漠上,除了远远看见的坐落在沙海中的几间志愿者住房,很少能看到几片绿色的树荫。春天的狂风,像惊了的野马,嘶鸣着将黄沙无情地舞向天空。顿时,天地连为一体,天昏地暗,如人间地狱。眼前,也常常只有二三米的能见度。我们的嘴里都是沙子,浑身上下都挂满沙粒,仿佛变成一个个精心雕刻的人物沙雕。来自日本的青年志愿者也许从没有见过这样的情景,迎着风沙手舞足蹈,放声狂叫着,呐喊着。起初我并不知道他们在狂吼什么。后来,翻译告诉我,他们是在大声惊呼:“中国的沙子在威胁日本!”听了翻译的话,心里非常难受,我的鼻子酸酸的,我的心在流血……
2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八年过去。1998年,我调入原伊克昭盟行政公署工作,任副秘书长,组织上分配我协助分管恩格贝示范区的副盟长协调处理恩格贝示范区的工作。我再次踏上了去往恩格贝的路途。
八年后的恩格贝,已不再是八年前的景色。恩格贝经过志愿者的不懈努力和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沙漠治理已初见成效。通过植树种草,三十万亩荒沙,已有十万亩开始变为绿洲,数百万株树木在恩格贝扎根,茁壮成长。恩格贝的志愿者在治理沙漠的同时,兴水利、筑水渠、上喷灌、通道路,恩格贝已发展成为种植、养殖、加工、科研、商贸并举的综合开发示范区。恩格贝已拥有宾馆、农田、牧场、林区、水库、矿泉水生产厂。澳洲的鸵鸟、非洲的鸵鸟和人工饲养的孔雀、火鸡,品质优良的瘦肉型猪在这里安家落户,恩格贝已成为内蒙古最大的鸵鸟养殖基地。在恩格贝,再不用自带食品,伴着风沙吃面包。鸵鸟肉、蛋和农田里绿色的农产品,成为恩格贝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让人惊喜的是,我国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旭日干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的畜牧专家在恩格贝建立了科研基地,研究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种羊——恩格贝多绒型山羊。
恩格贝的事业得到了国家、自治区、盟里的重视和支持,也吸引了更多的国际友人加入到恩格贝志愿者的行列。来自德国、英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专家先后到恩格贝考察,数以千计的来自日本的志愿者组织起来,自己出路费,男女老少,多次来到恩格贝义务植树。他们当中,有一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时已年近九十的沙漠治理专家远山正瑛先生。从1991年开始,远山正瑛先生携子来到恩格贝进行沙漠治理活动,变卖了日本鸟取老家的多处祖传家产,筹集在恩格贝绿化所需资金,在日本四处演讲,号召日本青年来中国植树。在他的带领下,每年有上百支日本协力队,自费来到恩格贝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远山正瑛先生数年如一日,不远万里从日本来到恩格贝,同恩格贝的志愿者一同艰苦创业在恩格贝的荒漠上,在研究和治理恩格贝荒沙的时间表上,种下了一棵棵象征中日友谊之树。1996年7月10日,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远山正瑛先生。远山正瑛先生被中国政府授予“友谊奖”。1999年,原伊克昭盟行政公署为远山正瑛先生塑了铜像并立碑。
从1998年开始,我参与和论证了恩格贝发展建设的总体规划、参与和论证了恩格贝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等,参与了恩格贝的建设,组织指挥了1999年由共青团中央及自治区领导和日本国会议员等参加的恩格贝十年大庆活动;多次陪同国家部委、自治区领导同志视察工作,多次陪同国际友人和国内宾客到恩格贝考察,指导恩格贝的发展和建设,走遍了恩格贝广袤的土地。现在,恩格贝已不再是昔日望不到边际的荒漠,恩格贝不再是风沙连天的人间地狱,恩格贝创造着人类治理沙漠的奇迹,恩格贝早已成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地质公园和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人类治理沙漠的典范。恩格贝的名字走出沙漠,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恩格贝三个字,同恩格贝土地上所有的一切,如不朽的丰碑,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
3
伴随着恩格贝的治理和开发,恩格贝不仅成为治理沙漠,改变生态环境的综合示范区,而且也成为撤盟建市后的鄂尔多斯又一闻名中外的休闲旅游度假之地。沙漠生态旅游,成为恩格贝又一亮丽的风景线。
今天的恩格贝,开设了沙漠绿洲观赏、沙漠峡谷与飞来湖游渡、沙漠珍禽动物养殖和沙漠风情旅游等多个旅游项目,新建的现代化宾馆大楼和一次可供500人就餐的餐厅早已落成并投入使用,别墅型的度假村格外引人瞩目。一条与109国道相接的穿沙柏油公路从恩格贝穿过,同贯穿东西沿黄河高速的柏油公路与包茂高速连为一体。现在,从市政府所在地康巴什新区到恩格贝,乘车只需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到达。恩格贝人以宽阔的胸怀,迎接着来自国内外的宾客。
到恩格贝,在悦耳的驼铃声中,你一定会被恩格贝志愿者创造的辉煌业绩所感动;你一定会被沙漠深处没有任何污染,清澈见底的天然沙湖所诱惑;你一定会为神奇的响沙而惊叹;你一定会迫不及待,参观世界上首个沙漠科学馆,了解世界荒漠地区人们为谋求生存与发展而奋斗,感受恩格贝人创业的艰辛历程;你一定会满怀激情,投身到治理沙漠、播种绿色的志愿者队伍中,敞开心扉,与大自然和谐相拥;你一定会在恩格贝二号水库边的鸵鸟散养园,无所顾忌地与成群的鸵鸟交流对话。夏天,在恩格贝的西瓜地,你可以吃到世间最甜的西瓜;秋天,在恩格贝的葡萄园,你可以边数边吃着数不清的一串串红了的葡萄,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一年四季,在4000亩的现代阳光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追寻绿色和生命……
在恩格贝,还有一处到过就永远不会忘却的地方,那就是死人塔。抗日战争时期,恩格贝曾经爆发过一场震慑人心的激烈战斗。国民党军队傅作义的一支骑兵队伍,在师长袁庆荣的带领下,抗击驻扎在黄河沿线的日寇的行军途中,途经恩格贝休息,被汉奸告密。日本鬼子偷偷包围了这支队伍,一场残酷的战斗在这里打响,数百名国民党抗日将士英勇战死沙场。今天,死人塔虽然听不到昨日的枪炮声,立起了纪念抗日将士的历史纪念碑,但留给后人的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和警示!
21世纪的今天,我站在恩格贝这块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土地上,近看眼前百花争艳的花海,远望天边无际的绿洲,总是情不自禁,心潮澎湃,总想放开喉咙,放声的歌唱。“恩格贝”三个字,不仅凝聚着恩格贝志愿者艰苦创业的心血和希望,“恩格贝”三个字,也融入了我心中真挚而深厚的情感。恩格贝,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作者简介:
乔明,男,国家一级词作家、高级经济师、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鄂尔多斯市政协党组成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摄影家协会会员、内蒙古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鄂尔多斯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创作出版诗歌散文集«岁月如歌»、散文摄影集«游者手记»,整理出版爷爷老红军乔桂章革命回忆录«难忘的岁月»、主编出版让世界近看内蒙古系列丛书«神圣的鄂尔多斯»等。创作出版«故乡的奶茶一乔明作词歌曲集»CD。其作词的歌曲«故乡的奶茶»、«草原绿色»分别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飞起来》被选为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大联欢开场曲和主题歌,《鄂尔多斯》被收入《内蒙古民歌精品典藏》DVD。
来源:鄂尔多斯旅游
Copyright ©2018-2022 ordoswh.cn 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 蒙ICP备0900309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