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和都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仍有许多人坚守着信仰,坚守着文明的传统,对于仪式的坚守与秉持,无论顺逆,无问西东。
摄影/xfxds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古老而神秘的内蒙古,去看看,这片高原上的人们,关于信仰的坚守与传承。
祭祀
在人类文明诞生开始,祭祀便应运而生。源远流长的蒙古族的祭祀源于古代萨满教的图腾崇拜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心理。蒙古人有"长生天为父,苍茫大地为母"之说,获得天地神灵的保佑和恩赐会风调雨顺人世太平。于是,根据不同的祈愿,衍生出不同的祭祀仪式和日子,例如祭长生天、祭祖先、祭火神、祭敖包、祭山水和祭成吉思汗等。
摄影/愚夫
祭长生天
长生天,蒙古语为“孟和腾格里”。世间万物都在长生天的控制之中,于是蒙古民族对于长生天怀有无比崇敬的心理。 “天有万眼,真伪善恶天知道”,便是蒙古草原上流传着的老话,所以在蒙古族的传统文化里,信天、畏天和敬天无处不在,是最为紧要而核心的精神依托。他们命名这片土地为蓝色的蒙古,蓝色,便是长生天的颜色。这样深沉的信仰甚至出现在史书中,成为历史事件的决定性因素,据《蒙古国史》的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就是尊奉长生天的旨意统一高原,成为全蒙古的大汗。古时蒙古军对外征战前都要祭祀长生天,祈求上天的护佑,而民间的各种重要节庆和仪式也都伴随着祭天活动,如狩猎,婚礼等。如在非狩猎期擅自狩猎会受到长生天严厉的惩罚,这在现代生态研究角度上,彰显着古人的智慧,说明他们遵守着人类与自然和平相处的法则。祭天活动一般在新年初一早晨进行,查干萨日第一拜必拜长生天,而祭敖包、山水和火等习俗,都来源于祭天。如今科尔沁等地区还保留着传统的祭天习俗。
图片来源于内蒙古博物院
摄影/滕利明
摄影/草原文化
摄影/草原文化
祭敖包
也许有很多知道“敖包”两个字的人,是从一首流行情歌《敖包相会》里,但敖包是什么,却不甚明白。敖包在这首歌里,是年轻男女相会的地方,而实际上,它是蒙古族人民世世代代祭祀的神圣场所。在草原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敖包,但最初都来源于蒙古族的祭山仪式。敖包通常设于山丘上较高处,常为石头堆砌而成的圆形堡垒状,也有用树枝围成圆柱状。设于高处,意为离长生天近。堆敖包前需先挖一深坑,放入装有五谷银器等的容器,再填平,堆造。散布于草原上的敖包,有些看似形单影只,偏远孤清,却说不定,藏着无比动人的传说。草原上关于敖包的传说犹如星星遍布夜空,每一个都晶莹动人。
摄影/滕利明
摄影/滕利明
祭祀敖包时牧民们会从几十里甚至上百里远带着牛羊肉、奶食、哈达、美酒相聚而来。深孚众望的长者主持仪典,喇嘛们念经唱诵,主持人烧香、敬食、敬酒、献哈达。人们面向敖包铺襟跪拜,诚信祈愿。最后,所有人顺时针绕敖包三圈,将祭祀物品献与敖包。仪式结束后,人们分享祭祀美食,举行赛马、射箭、唱歌舞蹈等庆祝活动。
摄影/劳动者
摄影/yeying84
摄影/董飞军
来源:鄂尔多斯旅游
Copyright ©2018-2022 ordoswh.cn 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 蒙ICP备0900309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