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戎马一生的传说(八)

来源: 时间:2018-05-17 15:33浏览量:4195

哈萨尔怒射“黑心诅咒婆”

成吉思汗率领西征大军浩浩荡荡由东向西开来。当大队人公进到鄂尔多斯的时候,遇到了西夏军队的顽强阻击。蒙古远征军不得不在这里度过一个寒冷的冬天和一个炎热的夏天,以期在秋季,战马肥壮之后,再去进攻。隔河就是西夏国的军营,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在鄂尔多斯,一边备战一边放牧,积极地准备着。

转眼就是夏天,成吉思汗的军营里突然流行严重的疟疾,人马倒毙,死伤累累。全军上下惊慌起来,成吉思汗遂一面派探卒四下打探,一面登高祭拜上天腾格里赐给军中以安定。

顷刻,探卒回报:“西夏军中专请一‘黑心诅咒婆’施展妖法,布疟疾蚊蝇于蒙古军的上空,每到朔日夜晚,‘黑心诅咒婆’即驾云来到,降灾难于我军兵将。”成吉思汗询问:“可有人看见“黑心诅咒婆’?”探卒回禀:“朔日夜晦,无法看清。”成吉思汗遂下令:“待朔日夜临,全军万箭齐发,射向天宇,除此妖孽!”这时,随军太师萨蛮在一旁进言道:“大汗,如此万箭齐射天宇,一旦上天怒怪,届时将悔之晚矣。再说,以凡人的射力,也难以射中那‘黑心诅咒婆’。”

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人信奉上天,所以大汗相信了萨蛮太师的话。他问太师道:“以太师之见,该怎么办呢?”太师回答:“据卜算,有一人可降此妖魔,只可惜此人没有随军前来。”“是汗弟哈萨尔吗?”“正是英雄哈萨尔。”于是,成吉思汗派飞骑快使传令哈萨尔,火速赶赴鄂尔多斯,射杀“黑心诅咒婆”。

哈萨尔是一名骁勇剽悍的战将,在成吉思汗的宏图大业中,屡建赫赫战功。此人身高丈八有余,虎背熊腰,力大无比,他顿饭要吃下九只绵羊,喝光九十九碗奶酒。他的箭能射穿山间的巨石,射落天上的星量。哈萨尔还有追风的神速,斡难河老营到鄂尔多斯5000多里,他只用三个时辰就来到了。

哈萨尔走进成吉思汗的大帐,倒身跪拜:“参见兄汗......”“你来得正好!”成吉思汗说道: “我军进攻西夏,只因‘黑心诅咒婆’兴魔作怪,降灾于我军中,致使大军不能前进,人心惶惶。哈萨尔,你可能剪除此妖?”哈萨尔紧握腰间的弓箭,答道:“只要我的弓箭在手,定能除此妖孽!”“好!”成吉思汗听了,精神大振,“我命你在朔日之夜,黑妖出没之时,射杀此妖孽,为进攻西夏扫清障碍!”“扎----”成吉思汗传令膳房,宰杀三九二十七只绵羊,备三九二十七坛奶酒,供哈萨尔饱食痛饮。

次日,哈萨尔酒足饭饱,披挂整齐,便告辞圣主成吉思汗,直奔“黑心诅咒婆”出没的地方。夜幕时分,哈萨尔来到一一块巨大的青岩石上。此处四周峰峦叠障,脚下安如磐石,正是英雄哈萨尔的用武之地。于是,他便停下来,紧一紧盔甲的绳索,然后紧握手中宝弓,怒目注视夜空,等待“黑心诅咒婆”的出现,以决雌雄。 

就这样,哈萨尔等到了夜半时分。突然,一阵阴森的冷风吹过,西南天空上出现了一团鬼魅似的红影。须臾,这红影就飘过来,直飘到哈萨尔的头顶。红影周围,黑色的小东西滚作一团,上下翻腾,嗡嗡作响,很显然,这就是“黑心诅咒婆”携带的降灾于蒙古军营中的疟疾蚊蝇。

哈萨尔看到夜空中出现的红影,毫不迟疑,立刻举起他的宝雕神弓,搭上凤羽制成的神箭,使足全身的力气,拉满用神骏之皮制成的弓箭,对准夜空中的红影,“嗖”地一箭射去!只听得夜空中“哎呀”一声惨叫,红影便在空中摇晃,颤抖起来,不久就消失了,疟疾蚊蝇也逃遁而去。“黑心诅咒婆”被哈萨尔的神箭射死,她再也不能布施妖法,蛊害蒙古军了。初冬,成吉思汗的大军便一鼓作气,攻下了西夏的都城。

这就是流传在鄂尔多斯关于哈萨尔怒射“黑心诅咒婆”的传说,哈萨尔佩带弓箭的石环至今还保存在鄂尔多斯草原深处的一座小庙里。

                                                                                                           (杨·道尔基 搜集整理)

图片1.png

酒中的道理

成吉思汗有四位钟爱的皇后,个个是白润的皮肤,明亮的眼睛,聪明贤慧,通情达理。成吉思汗常常要跃马远征,身边需要有人照顾。为了这事,他决定让巧匠造出远行的宫帐,要宏大,有气派,行便捷,住舒适,不说它是仙境,定要它成为走动的宫廷。领受这个任务的脱栾,召来很多能工巧匠,想了几天,终于想出一个方案,要将一个巨大的蒙古包坐落在一个巨大的车架上,下面装上九个车轮子,用二十二条牛拉它。蒙古包内既可生活,也可召集群臣议事,宽阔壮美。载于大车上的帐幕打造出来后,成吉思汗很满意,于是就让他们依样打造了四个。第一个帐幕赐给孛儿帖夫人,由她选了6个皇后和很多佳丽。赐给忽兰夫人一个帐幕,由她再选七名皇后和佳丽一起生活。也遂为一帐幕的主人,由她再选九位皇后和佳丽一起生活。也速干是另一帐幕的主人,由她再选几个皇后和佳丽起生活。一切安排就绪。

有一天,宋朝的使臣赵珙要拜见成吉思汗,他们在忽兰夫人的帐幕中相见。政务办完,就在这里就餐,几位皇后和佳丽同坐桌,谈笑风生。皇后穿着讲究的蒙古袍,头戴蒙古帽,个个打扮得十分美艳。席间,有十七八个美女舞蹈、歌唱,曲调悠扬动听。兴致所全,皇后也手舞足蹈,同乐共欢。赵珙看见这狂欢的场面非常激动,恨自己不会舞几下唱几声,更感叹这里的人们淳朴、好客,没有繁义缛礼。就在他痴迷歌舞时,又有一位灿美的艳姬恭敬地给他敬酒,推辞不掉,他喝了。他转身对成吉思汗说:“陛下准是海量吧,我再敬陛下一杯。

成吉思汗说:“一个月里我最多只喝三杯酒,再多就违规了。喝一次最好,完全不喝更好呀!帝王、武将饮酒过度不仅有损健康还败坏事业,连统率部下也成为不可能。多喝乱性!那些酒醉的人就成了瞎子,他什么也看不见;他也成了聋子,喊他的时候,他听不到;他还成了哑巴,有人同他说话时,他不能回答。他喝醉了时,就像快要死的人一样,他想挺直地坐起来也做不到,他像个麻木发呆、头脑受损伤的人。喝酒既无好处,也不增进智慧和勇敢,不会产生善行美德;在酒醉时的人们只会干坏事,杀人,吵架。酒使人丧失知识技能,成为他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他丧失了明确的方向,将食物和桌布投入火中,掷进水中。国君嗜酒将不能主持大事,长官嗜酒者将不能管理下人,卫士嗜酒将受严惩,平民嗜酒将丧失马匹财产,变为乞丐,命运将不断折磨他,使他忧虑不安。酒不管你是什么人,无论善恶好坏它都让你麻醉,不能思考。”

赵珙没想到成吉思汗对酒有如此深的理解,而且又严格控制自己,心中特别敬佩。他还想起人们经常说到的成吉思汗的一句名言:“若想治身,必先修心。责人之前,必先责己。”于是他放弃了给成吉思汗再次敬酒的念头。酒宴后,成吉思汗邀赵珙同打马球,玩得十分开心。

过了几天,成吉思汗邀请赵珙吃酒,这一次赵珙虽然少许多束缚,自由了许多,但他仍然还处在繁杂的礼节里,总是束手束脚。成吉思汗就像遇到老朋友一样大大方方,风度豁达。他对赵珙说“赵使臣,那天打马球怎么不见你呢?”赵珙想了想说:“那是因为陛下没有召唤我,我怎敢去呢。”成吉思汗爽朗地说:“既然来到我国,那就如同一家人了,参加宴会、打马球、狩猎的时候,就可以不客气地一同游乐,何必每次都需特意派人邀请呢?”赵珙回答说:“我习惯于这种礼貌了,思想放不开呀!”成吉思汗大笑了起来,好像第一次听到这种话。然后,成吉思汗端起酒杯说:“你不懂我们的礼节,罚你喝酒六杯。”赵珙理亏,一连喝了六杯,直到大醉而止。

赵珙在草原住了几天,他觉得成吉思汗英勇果敢、有度量、善于容人、重信义,是个了不起的人,心中油然起敬。他知道蒙古人纯朴专心,痛恨谎言,憎恨盗窃,盗窃者杀,决不宽赦。他还听人们给他绘声绘色的讲过两个故事。一个是纳牙阿有意放走他的主人,自己诚实地说出自己的行为,成吉思汗说他忠顺于自己的主人,这是诚实,可信赖。另一个故事是札木合的五个家臣背离自己的主人,将主人机木合捆来领功,成吉思汗则说:“这五个人是对自己正当的君主下毒手,他们不能做任何人的朋友。对这种人及他们的子孙都要斩首。”他愤怒地令人将五人拉出去斩了,弃尸于野。

赵珙要走了,成吉思汗设宴款待,以礼相送。赵珙很感激。回到宋朝,他向很多知己讲了所见之事。成吉思汗的豁达大度在宋朝传开了。

                                                                                                  (甄达真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