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灵达尔扈特

来源: 时间:2018-05-10 17:26浏览量:4170

守灵达尔扈特(上)0.png

守灵达尔扈特是成吉思汗陵的守护者和祭祀人,也是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传承者。他们来自守护成吉思汗宫殿的“万名驾希格腾”(近卫军)。成吉思汗逝世后该群体被蒙古帝国授予免除役赋、专门守护和祭祀成吉思汗祭灵白宫的特殊任务,成为“达尔扈特”,即“担负神圣使命者”。达尔扈特人分为圣主达尔扈特和苏力德达尔扈特(苏力德意为“旗徽”)。成吉思汗祭典已经成为蒙古民族崇高的风俗,珍贵的文化遗产,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达尔扈特世世代代守护、祭祀和管理成吉思汗八白宫(成吉思汗和第一夫人孛儿帖白宫,成吉思汗第二夫人忽兰白宫,成吉思汗第三夫人也遂、第四夫人也速干白宫,成吉思汗圣奶桶白宫,成吉思汗鞍辔白宫,成吉思汗弓箭白宫,成吉思汗神马白宫,珍藏白宫),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十三世纪古老的祭祀文化。他们无论是昼夜还是寒冬酷暑,从不怠慢、从不延误、从未间断成吉思汗祭祀礼仪。在长达八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把成吉思汗八白宫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宝贵。

达尔扈特的组织机构历史上有两次较大的演变。一次是元世组忽必烈钦定成吉思汗祭祀大典时,以太师、太保、宰相、洪晋等大臣的称号为名规定了主持成吉思汗祭祀的大小亚木特德(祭祀主持人)。亚木特德为达尔扈特中的特殊阶层,世代传袭。还有一次是为了加强成吉思汗八白宫及圣物的管理与祭祀,约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由内外蒙古十个盟的王公札萨克商议,并经清廷许可,重新组成了五百户达尔扈特,仍享有不服兵役、不交纳税赋的权利,专门从事守护、祭祀成吉思汗八白宫及哈日苏力德(黑旗徽)的事务,当时还是以原有的达尔扈特为主,并与鄂尔多斯其它旗和全蒙古各札萨克派来的代表性人员组成。当初,五百户达尔扈特男性约有2200人,集中住在八白宫和哈日苏力德所在的伊金霍洛和苏力德霍洛周围,伊克昭盟为他们分封了牧场,建立了达尔扈特艾玛格(特区),直属伊克昭盟盟长和鄂尔多斯济农(旧时蒙古贵族首领称号之一,伊克昭盟盟长者均有此称)管辖。历史上,将这部分重新组成的成吉思汗守灵人称之为“五百户达尔扈特”,达尔扈特下属6个部,18个贺希格(基层组织形式),该管理体系延续了近三百年。历史上的达尔扈特管理体系组织严密,职责明确,为成吉思汗八白宫及苏力德等祭祀圣物的保护、管理、祭祀以及解决祭祀费用等方面作出了特殊贡献,使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得到了有效保护。1956年6月,新建的陵园落成后,伊克昭盟成立了成吉思汗陵管理机构,选派达尔扈特的代表为国家工作人员,进驻成吉思汗陵管理机构,担负守护、管理成吉思汗陵,从事祭祀成吉思汗事务。

达尔扈特的家教很严,从小开始学习蒙古文字母,念诵《伊金桑》(成吉思汗颂)、《苏力德桑》(旗徽颂)是他们的必修课。过去他们稍大一点,就背上炒米,带着奶制品,跟着父亲来到祭祀之地,学习各种祭词、祷词、祭歌……父传子受,秘不外泄。再大一点,就跟着父亲参加各种祭祀,观察各种祭品的形状和做法。长大以后,通过达尔扈特达尔古(首领)同意,拜请济农,取得正式的名号,这才成为真正的守灵达尔扈特。制作祭品方面也有严格的规定。祭祀圣主和苏力德,不同的时间和场合要用不同的祭品,品类繁多,内容丰富,还有各种宫帐和祭祀用具的制作,要求的规格都挺高,各种祭祀也都有不同的规则。为了保证这些义务的执行,达尔扈特内部都有一套非常严格的奖惩制度,还有专门的执行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成陵周边有达尔扈特1200多人,在鄂尔多斯地区有1700多户、6000多人。达尔扈特人作为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直接传承者,他们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更加努力履行传承发扬民族文化的职责,力争为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守灵达尔扈特(上)1511.png

1954年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的乌兰夫在成吉思汗陵新殿祭奠仪式上。

守灵达尔扈特(上)1547.png

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伊金霍洛旗。

守灵达尔扈特(上)1567.png

达尔扈特们在塔尔寺供奉的成吉思汗灵柩。

成吉思汗陵西迁至甘肃兴隆山供奉处。

成吉思汗陵。2016年 戴东辉摄影

达尔扈特举行启灵祭祀仪式。(1954年3月)

1980年达尔扈特修复受损的哈日苏力德。

2017年公祭仪式。特木尔巴根摄影

20世纪50年代成吉思汗祭祀仪式。

春季查干苏鲁克大典

春季查干苏鲁克大典

主持夏季淖尔大典的达尔扈特们。达林巴雅尔摄影

达尔扈特们主持冬季达斯玛(羊皮的尊称)大典。达林巴雅尔摄影

哈日苏力德祭祀。达林巴雅尔摄影

哈日苏力德龙年威猛大祭巡游祭。达林巴雅尔摄影

成吉思汗夏季淖尔大典之盛大奖赏仪式。达林巴雅尔摄影

成吉思汗金殿大祭

整理祭品的达尔扈特。李琳摄影

来源:《民族画报》蒙古文版2018年第1期

源:蒙地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