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得财散人聚之道的窝阔台汗
蒙古人与草原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草原养育了蒙古人,蒙古人也有爱护草原的传统。或徜徉历史探幽寻觅,或寻找机会到内蒙古草原行走一番,你可以随意在历史和现实的境遇中想象,生于斯,长于斯,参与缔造中国历史的蒙古民族的社会历史留痕,以及精神特质,足以令人称道。
一
蒙古帝国对历史、对中国、对世界的意义是什么?摄影家、作家巴义尔在他的《蒙古摇篮——额尔古纳》一书中,通过关于额尔古纳的文字和他定格的视界,从10个方面精辟地概括道:“蒙古草原的统一,中国版图的奠定,至今被中国人受用。”他又说蒙古帝国“包容世界上的各种宗教,对安民固政起到了巨大作用。”“加快了古老民族补充新鲜血液的进程,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发展。”“由于钦察汗国、伊尔汗国的建立,才使东西方首次在地理上成为比邻,对于欧亚大陆而言,大规模的交往是在蒙古时代开始的。”说到这里,不能不说成书于13世纪的志费尼著《世界征服者史》,书中对蒙古铁骑的一次攻城略地,以一名幸存者的话记述道:“他们到来,他们破坏,他们焚烧,他们杀戮,他们劫掠,然后他们离去。”简短几句话,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残酷破坏和人们的恐惧心理。巴义尔这样归纳道:“战争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是推动还是阻碍,似乎不以历史道德为转移。”姑且算作他在蒙古民族遥远的过去和此时的家园里继续的思考和追问吧。
二
蒙元都城哈喇和林、上都、大都这些地上的遗址犹存,近800年前的成吉思汗魂归何处?至今却没有准确的答案。我同意一位史家所言,“成吉思汗及其后辈元朝帝王陵墓几百年来神秘莫测,是因为一些人陷入了比照汉族、满族帝王必须入土为安的土葬误区,……是因为蒙古族信仰升天为敬,不是入土为安。”我想,不能用几千年儒家文化浸淫的视角看这件事,蒙古先人相信与长生天同在的最好方式是归隐枯荣不竭的草原。
从历史和地理概念中走来,草原而今依旧是大多数蒙古人回归的院落,他们怀着敬畏之心崇尚草原、护卫草原,放牧人生,休养生息。十几年北疆戍边生活,每每坐车驶过牧民的砖房、蒙古包旁,或者每次走进去,细细观察,蒙古族牧民除了盖房挖井很少乱挖乱开草原,除去洗衣造饭不会随便浪费用水,不会往河里倒废弃物。就是走场的蒙古包,搬走了,个把月下来,牧草依然挺立。成吉思汗的扎撒(法度、军令)依然保持着被遵守和执行的痕迹,蒙古人的自然观许多方面符合了自然生态的规律。让人揪心的倒是人口扩张、农耕和工业的无序发展,最后再加上自然因素。我所在的锡林郭勒草原南端如今名曰浑善达克沙地,作为京津风沙源正在加紧治理,草原之于人类弥足珍贵的是什么?不难显见不是古董、地下矿藏,而是它的绿色,它的保存相对完好的生态体系。只要政府统筹安排,相信生态资源与GDP绝不是此消彼长的。仰望长生天默默祈祷,不希望像蒙古人的语言,草原这个“自然之肺”也渐渐消失。
三
再说蒙古人的至诚性格。天高地远的生存条件和不知孔孟为何物的人文环境,保持和成就了蒙古民族自己特有的行为准则。就像成吉思汗用多头蛇的故事引导家族成员团结合作,战胜困难一样,他和他的后代率部众战胜诸多强国,征服大半个世界,建立蒙古帝国、发展蒙古民族。靠的就是不分出身高低贵贱,不分敌我部族,不分民族宗教界线,使得像者别、塔塔统阿、耶律楚材、丘处机、志费尼、马可波罗等无数敌对部落、国家和民族的有识之士,云集在其周围出生入死,建立功勋。正如赵珙在《蒙鞑备录》里说蒙古人“其俗无私斗”,“至诚”成为蒙古民族的至高道德大旗。
蒙古窝阔台汗时期,契丹太原府百姓提交申请,说他们欠了八百巴里失(巴里失,成吉思汗时代蒙古的货币单位)的债,债主要求立即偿还,请求汗降旨叫债主宽限时间,否则无法生活下去。窝阔台汗想,如果叫债主宽限,债主蒙受巨大损失。百姓按期还债,他们将倾家荡产。于是他告示全国:凡有债权者可提出契约,要么负债者指出债主的名字,他就可以从国库如数领取金银,汗替负债者还了债。还是窝阔台汗的故事,在兴建大蒙古国都城哈喇和林时,有一天他看到国库堆积如山的金银巴里失,说:“我们整天看守这么多的金银巴里失能得到什么乐趣?”叫使者宣布,凡是短缺巴里失的人都来领取。欧亚大陆广阔地区不论主子奴隶、富翁贫民、男人女人都奔赴国库,领取到他们所求的数目。这不是相传,而是正史的记载。
再说说笔者在中蒙边境的一个边防派出所工作时遇到的一起案件,有一天羊倌跟雇主说羊不知什么原因死了一只,雇主怎么看也不像是病死的,叫我们去勘查,原来是羊倌自己将羊脖子扭断弄死的,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吃上肉。
凡此种种,不论治国理政,还是家长里短,抑或行善作恶,近千年来蒙古民族骨子里那种一脉相承的率真行事作法,叫人真是有所思,有所感。
(内蒙古旅游网汇编)
Copyright ©2018-2022 ordoswh.cn 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 蒙ICP备09003096号-7